核電池

文/郭詠澧  |2024.05.03
228觀看次
字級
圖/BOB

文/郭詠澧 

「核電池」又稱原子能電池或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其原理是將核同位素衰變釋放的能量,轉化為電能來發電,具有能量密度高、發電壽命長的優點,可分為「熱轉換型」與「非熱轉換型」兩種。

熱電效應 光電效應



熱轉換型核電池是運用衰變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熱能的同位素,如鈽244,鋦244及鋦242等,透過「熱電效應」或「光電效應」來生產電力,其能量效率介於0.1%〜5%。

非熱轉換型核電池是使用同位素衰變時放出的射線,也就是直接用電子來發電,中間不使用熱能產生電力,它的能量效率介於6%〜8%。

上世紀50年代,美蘇兩國均已研發出核電池應用在太空領域。太空探測是太空科技的必備任務,發射出去的太空船上所需能源供應,就決定了太空探測任務完成的深度與廣度。

傳統的電池用完後需要充電,而充電方式,在太空中原本只有靠太陽能,但是太空探測很多任務遠離太陽,或者處在陰影照射區域,光照嚴重不足,同時太空環境溫度過低,傳統電池及太陽能電源是無法達到所需求的發電量,科學家就開始研究利用核能發電的核電池,輸出能量遠比一般化學電池為高,但製造成本相當昂貴。

1958年,美國發射第一座人造衛星「探險者1號」上,所搭載的無線電報發電機,就由核電池來供電。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上面安裝了兩個同位素核電池,產生的電功率為15瓦,提供登月小艇在月球夜間取暖用。

當時鈽238同位素核電池,是太空領域供電最主要也是唯一的選擇。美國旅行者號太空探測器,裝置了鈽238及鋦244同位素的熱轉換型核電池,提供了在太空中可持續50年的能源運行。

1971年,中國大陸使用鈽210,為燃料製造出中國第一個核電池,輸出的電功率為1.4瓦。2013年及2018年發射的嫦娥三號與四號,月球登陸艇上都搭載了中俄共同研發的鈽238核電池。

太空供電 選核電池



事實上鈽238是一種人造材料,天然環境中並不存在,由於鈽238在衰變過程中,能夠穩定釋放能量,而且釋放周期能夠長達幾十年,上世紀由於同位素價格昂貴且有存在安全的隱憂,微型核電池只有運用在太空科技,而沒有被廣泛地運用在其他方面,隨著科技不斷地發展與進步,今日微型核電池已走向可行性。

人們原來擔憂核電池有核輻射的問題,因為核輻射會直接引起身體內細胞的DNA損傷,而產生癌變或先天性畸形等病變。目前發展的核電池並非利用鏈式反應來產生能量,不是核反應爐產生的能量,乃是特別選擇衰變過程中釋放的粒子射程比較短的衰變核素,在正常使用的狀況下是不用擔心輻射的問題。

今年年初,中國大陸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宣布研製出微型原子能電池,使用鎳63同位素衰變過程中,釋放的輻射能轉換為電能,是屬於非熱轉換型核電池,在衰變時間結束後,該同位素會變成穩定的銅同位素;這種同位素沒有放射性,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或汙染,是環保電池。實驗結果顯示,核電池的能量密度是鋰電池的10倍以上,因採用分層結構,電池不會著火,針刺或槍擊也不會因突然受力爆炸,在-60℃〜-120℃的範圍內都能夠正常工作,擁有能夠耐低溫與高溫的特性,該微型核電池採用鎳63同位素及第四代金剛石半導體技術,具備半衰期達到101年長的特點,估計穩定發電可達50年之久。

該公司計畫量產應用於民生市場,若應用在無人機與機器人上可以使用更長時間。由於體積小,能夠解決心臟節律器,人工心臟或人工耳蝸等醫療設備的電池問題。因為此種微型核電池可持久發電50年,置入手機生產線上,將徹底改變人們使用手機的方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