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珍聖投身偏鄉與海洋的擺渡人

文/洪玉盈 |2020.02.22
4254觀看次
字級
各國「海」這個字的文字。 圖/翁珍聖提供
於台博館的「菊島祕境-澎湖南方四島特展」中,獲頒「熱心保育」之殊榮。圖/翁珍聖提供
出席台灣日本海洋廢棄物研討會。圖/翁珍聖提供
湖玄武岩是台灣世界自然遺產的潛力點。 圖/翁珍聖提供
帶領澎湖西嶼鄉合橫國小完成淨灘。 圖/翁珍聖提供
沿海岸線的海廢教人怵目驚心。圖/翁珍聖提供
處理不完的海廢保麗龍。圖/翁珍聖提供

文/洪玉盈

揮別虛華的廣告世界、走過創業與婚姻的低潮,翁珍聖在台東偏鄉孩子身上,重拾討海人的勇氣;之後,他憂心故鄉無止盡的海廢與海洋生物失落問題之餘,一頭熱投入澎湖百里侯的選戰,如今,飽嘗人生順逆滋味的翁珍聖,已然鍛鍊一身圓滿善念的大智慧……

家在合界的里拉

出生於澎湖縣合界村的翁珍聖,朋友都叫他「里拉」(leela)——在梵文中,原意為「遊戲、玩耍」,延伸出具「大智慧」的意涵。里拉認為,人生有其嚴肅和艱難的面向,面對時要懂得釋懷,他常如此自勉,也常與人以此共勉。

很久以前,曾有地理師預言:未來合界將坐落一座大橋……果不其然,1970年澎湖跨海大橋落成,動線橫越吼門水道,連結白沙島與西嶼島,成為澎湖群島主要的交通幹道之一。「地理師的預言是一則澎湖的鄉野奇譚,沒想到竟應驗了『將兩個地方合在一起』的『合界』字義。」

如今的合界,和40多年前里拉的童年時期相比,變化最為劇烈的便是海洋。「過去西嶼最北邊有個長達4公里的潮間帶,海洋物種十分豐富,還有許多珊瑚礁,如今珊瑚礁白化嚴重,有90%的生物都消失了。」失落的海洋物種,讓曾經北漂的里拉十分憂心,更讓他心急的,是現在的合界村裡,人口外移到幾乎只剩老人,「但,這就是台灣偏鄉普遍存在的現象」。

東遊的人生轉折

就讀輔仁大學資訊工程系的里拉,畢業後曾在台北的靈獅廣告、和信傳播、哈網財經網站從事電子商務的研發;而後追隨著2000年的網路創業潮,來到前妻的家鄉屏東,與昔日的同事共創LaTour 旅遊網站。2008年,金融海嘯使得長期慘澹經營的網站備受打擊;同時間,里拉的婚姻也陷入僵局。

彼時,他經由昔日合作夥伴的轉介,帶著幼稚園大班的女兒來到台東大橋轉換心境,在部落擔任課輔老師的同時,深刻體認到自己的遭遇,遠遠不及那些先天家庭失調的孩子不幸,「當我們思考著能給孩子什麼的同時,我們從他們身上獲得的其實更多。」這樣的信念將里拉的自怨自艾,轉化為一股想為孩子做更多事的力量。

讓孩子產生需要

然而,大橋志工老師的經費只維繫短短一年後,里拉透過布農基金會的人脈,轉進陳俊朗(陳爸)創立的「孩子的書屋」。3年裡,他從系統建置、帶領孩子單車環島、感恩音樂會的統籌到產業經理人,每一種角色都與書屋的組織有許多的磨合。

他試圖打破教育框架,希望能延伸孩子的天賦,發展出適性的教育模式。以用音樂帶領孩子為例,那裡有許多音感很好的孩子,不需要看譜就能開心彈出吉他和絃,「可是到了一個程度,他們會發現,想透過創作和世界溝通,就要懂得看譜和寫譜。」同理可言,里拉曾想讓孩子學寫電腦CODE,從起初覺得很酷,慢慢勢必得學會英文和數學,「因為他有需求,他想要了,也必須要了。」

里拉在職的那三年,正是台東「孩子的書屋」組織變化最大的時期,直至今日,他仍不斷思考爬梳:「教育到底該怎麼做?書屋到底該做什麼?」陳爸離世之後,如何能讓他的使命延續,成為更多人的使命,里拉期盼著這等「野望」夢想成真。

澎湖灣聲聲召喚

生來與海為伍的里拉,人生亦如汪洋般幾番波折與遷徙。2015年,里拉因接任財團法人海洋公民基金會執行長一職而回到澎湖。

之所以呼應來自家鄉的召喚,首先得從2009年澎湖的博弈公投說起,「當時,促賭的一方認為澎湖又老又窮,需要靠賭場帶動經濟,身為反對方的我們於是思考:澎湖不要賭場,那澎湖需要什麼?」里拉和朋友們在這場險戰中,如願擋下了賭場的興建,繼而在2014年正式成立了這個以海洋守護和環境教育為信念、以公民力量的小額捐款所組成的非營利組織「海洋公民基金會」。

繼成功反賭、阻止博弈公投闖關之後,海洋公民基金會也阻止了大倉島、蒔裡沙灘的不當開發,並推出淨灘平台「零」計畫的構想,致力使澎湖所有的沙灘海岸線朝向「零」海漂物的目標邁進,里拉有感而發的說:「預估至2048年,海洋廢棄物將會比海洋生物還要多,廢棄物與海洋生物一增一減的『死亡交叉點』也許早就出現了。」這是他親眼所見且無法置之不顧的現況。

澎湖 海廢的源頭與盡頭

里拉嚴肅指出,「澎湖,是東亞海廢問題的中心點。」

根據台灣、日本、韓國及美國海廢調查小組的研究報告指出,全世界有幾近4成的海廢來自中國,珠江三角洲是最大「出口」,澎湖則受海流影響成為第一個上岸堆積的縣市。

「光只是持續淨灘,是沒有盡頭的,必須了解澎湖海廢的現況,進而思考後續所需投入的人力、經費等資源。」因此,海洋公民基金會於2018年7月起,參與了由荒野保護協會與綠色和平共同發起的「全台海岸廢棄物快篩調查」,並完成了1年4次、全島分段接力的環島快篩,期間,里拉也普查了澎湖5鄉1市91島礁全域海廢現況。

「海廢的消長,與人類生活方式密不可分。」里拉不否認,常有海洋的使用者從漁船、貨船直接將垃圾扔入海洋;但最後,這些垃圾化為塑膠微粒又進入人體,因果的惡循昭然可見且銳不可擋。「全世界只有一個海,海是連在一起的。所有的問題都將回歸己身,更別說會禍及下一代。」

明知教育是漫漫長路,但里拉還是想提醒大家:「環保意識得從教育扎根,才能治本。」然而,父執輩對塑膠製品的日常依賴積習難改,如何看得到未來?關於此點,里拉倒是樂觀看待:「那一代人的前半生歲月,並沒有大量使用塑膠袋的經驗,可見習慣是慢慢被建立的。」

回到澎湖後,里拉在中小學的海洋教育推廣上,下了許多工夫,焦點多集中在海廢的議題上,他說:「從海廢可以看見許多延伸的生態問題。你救了一隻海龜,牠的肚子裡有一根吸管,便又反映出自然海岸的問題,說來遺憾,澎湖的人工海岸線,竟是目前全台最長的。」

教育無他,和孩子一起淨灘就能做為榜樣。「我觀察發現,孩子們只要淨一次灘,至少三個月內會積極關注『減塑』議題。」里拉曾與合界的合橫國小合作淨灘,幾次之後,學生被海廢的嚴重性嚇到,開始自備環保碗筷,「當孩子親身面對海洋問題時,大人也從中有所省思與反饋。」

也因此,他曾天真以為:「如果可以拿到行政資源,在環境保育上就可以貢獻更大的力氣。」豈知一頭栽進兩年前的澎湖縣縣長選舉,卻為他帶來極大的挫敗。「支持我的人,戶籍大都不在澎湖,選票不夠多,連帶的,這些公共議題也難以激起漣漪,讓我承受很大的打擊。」

敗選之後,里拉離開了澎湖,給自己多些時空沉澱挫折、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經過一年多的沉澱,回到資訊工程老本行、為傳統產業規畫數位轉型的里拉,已能釋然地回顧來時路,他的心彷彿重新積蓄新的能量。

「經過人生起伏,讓我的善念更完整,人也長得更大一點,對人與環境,都更有同理心。」他認為,無論處境與處事,與人為善很重要,只要保持正念,事情就會朝好的方向走;好比海的孩子知曉潮起潮落,在順境逆境中,接任海洋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的里拉,逐漸擁有隨遇而安的大智慧,唯一不變的是:他仍將堅持走在海洋保育的推廣和海廢問題的解決路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