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瓦拉米」到 Malavi 布農豆豆串起食農文化

文/周蘭君 |2019.12.07
3274觀看次
字級
布農豆豆將成為布農族鮮明的文化名片。圖/周蘭君
迪娜的家庭菜園,豐富多樣、自給自足。圖/周蘭君
板曆是布農族獨特的文化資產。圖/周蘭君
玉山下第一畝有機田就在卓溪南安。圖/周蘭君
布農豆豆之一的樹豆。圖/周蘭君
圖/周蘭君
布農豆豆之一的肉豆。圖/周蘭君
布農族長輩帶領小朋友播種,也將薪傳的種子代代相傳。圖/周蘭君
部落耆老進行祈福祝禱儀式。圖/周蘭君

文/周蘭君

花蓮卓溪鄉南安布農部落,在農委會及慈心基金會協助下,除了保存南安特有的食農文化,更在短短一年多裡,推出了第一個原住民品牌米「瓦拉米」,及特色「小熊便當」,還建立珍貴豆類的保種田,希望能以里山精神延續布農豆豆文化……

位於花蓮縣南端的卓溪鄉,背倚中央山脈,是花蓮縣面積第2大,台灣面積第5大的鄉鎮;鄉境內有95%以上是崎嶇陡峭的山地,是許多河流的發源地,也是布農族重要的聚集地。

樂天知命的布農族人在此世代傳衍,以傳統的狩獵與農耕智慧,守護著土地與山林。卓溪鄉南安部落則是玉山國家公園東部園區的門戶,八通關古道由此入口,附近則是今年野放迷途南安小黑熊「妹仔」的山林。

源自玉山的拉庫拉庫溪奔流而下,在此長久沖積形成了一片夾在山谷與溪流間的彎月型美麗平地,站在南安遊客中心前的木棧平台上極目四望,一片廣達36公頃的廣袤稻田,在玉山山腳下隨著歲月流轉,變換著四季皆美的風情!

南安特有的里山精神

為符合國家公園生態保育及經營管理之目標,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自103年起,與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以及諸多公私立單位合作,積極輔導卓溪鄉南安部落轉作生態有機農業,歷經多年的持續努力,有機耕作農地面積達20公頃,每年生產近80噸有機友善稻米。

南安有一條著名的瓦拉米古道,是日據時代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一部分,沿路山泉濡漱,峰巒起伏,景色優美。「瓦拉米」(音Malavi) 一詞,在日據時代語譯為「蕨類」,布農族語則為「跟我來」之意,族人如今將收成的稻米命名「瓦拉米」,讓在地的有機米有了屬於自己的品牌。

更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田間恢復自然生機,消失數十年被列為瀕危的台灣特有種淡水魚類──菊池氏細鯽更驚喜現蹤,目前數量已增至2000尾。菊池氏細鯽也成為瓦拉米綠色保育代表性生物,見證南安「瓦拉米」的清淨無染。

布農族至今仍保留著許多珍貴的傳統文化,於是慈心基金會自2018年起進一步與林務局合作,結合花蓮縣卓溪鄉布農山村三個部落耆老與青農,以「農耕」、「食物」與「文化」三主軸,保存南安特有的里山食農文化,並於日前在花蓮南安田區舉辦「從『瓦拉米』到Malavi」的成果展。

布農豆豆的智慧永續

成果展中,大家看到玉山底下第一畝有機田的稻作轉型,到連結族人共同為延續傳統文化,開創出全國第一個原住民生態農業民族地方品牌,同時加入「布農豆豆」文化保種意念與實踐,串聯出一系列屬於布農的在地動人故事。

所謂「保種」,意指「保留蔬果或植物的最佳基因種子」,為人類未來留一線生機。其起因是源於世界氣候變遷,許多國家斥鉅資建立種原庫,長期保存各類作物種子基因。而透過農民一年年的採集,以最自然的方式採種保種,則能夠選拔出最能適應環境的品種。

其實台灣布農族住家旁的家庭菜園中,通常各類蔬果雜糧豐富而多樣,特別是家家戶戶都種植著很多各式各樣的豆類,數百年來,迪娜(布農族語稱「女性長輩」為tina)一直維持著這種「布農豆豆」的文化,難得的是,目前至少有19種豆豆依然在食用與種植,令人十分驚豔。

透過不停地種植與分享交換,讓豆豆的生產延續不斷,去年,慈心與布農族人選出南安水稻田間的一塊旱田作為「保種田」,為布農族獨特的植物保種建立示範點,讓一些量少的品種不致再消失。一年多來,不但迪娜與自然共生的智慧得以保留,更見證珍貴的文化種子與生物種子,同時在這塊土地上發芽生根。

小熊便當的真情料理

「從『瓦拉米』到Malavi」的成果展,選在剛收割完的南安田區舉辦,活動場地散發著稻草的芬芳,卓清村布農族長老以傳統的祈福儀式為活動揭開序幕,如天籟般的八部合音唱出向天神的祝禱。部落耆老與迪娜帶領大家一同走進人與土地、生態自然和諧共存的布農山村田區,灑下小米種子,也灑下下一季的希望。

之後,更一同推出全台第一個以民族地方品牌及族人生活智慧出發的「布農里山板曆」,作為南安保種田區布農象形文字意象。所謂「板曆」,是布農族人特有的生活記事方式,在木板上以類似象形文字的符號刻畫各種圖形,樸拙有趣的記載布農農事、出獵等行事,來表示或提醒全年應行之歲時祭儀及生活禮俗。

活動尾聲,大家開始品嘗返鄉廚師小民和迪娜們共同合作,結合傳統作物與現代料理創意發展出的「小熊便當」。裡面以小米、紅藜、有機米3種在地主食,以及7種布農原生豆,搭配山豬肉、青脆鮮蔬精緻擺盤,讓傳統與時尚美妙融合,再配上紅豆湯及樹豆排骨湯,健康營養兼顧,每一個人在品嘗這份來自布農的真心料理,都有著滿滿的感動!

品牌設計讓發展永續

「里山食農文化推動計畫」如今已屆滿一年,Malavi品牌設計意象也被部落大量引用中,從布農豆豆衍生出小熊便當與Malavi系列文化特色產品,例如:用長輩們畫作素材轉換成繽紛的花布巾;質樸的圓形木片「小熊便當」;以山麻雀、環頸雉、菊池氏細鯽及食蛇龜四種可愛的里山動物圖案包裝的小米、紅藜、有機米、布農豆豆等4種傳統作物禮盒。

另外,從傳統板曆中,結合工具、生活、場域、生物等符號,以及現今布農族人的生活經驗與生態觀察,發展屬於卓溪布農山村的新文化板曆。未來部落希望能在當地形成產業鏈,吸引更多年輕人回流,共同守護這片純淨自然的土地,讓來到卓溪的旅人,都能親身體驗這些充滿布農文化智慧的獨特商品,也讓Malavi的故事為卓清山村生態、生產與文化的永續發展,注入源源不絕活水,繼續代代相傳 ……

里山精神

2010年,聯合國第10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於日本舉辦期間,參與國共同提出「里山倡議」,力求挽救人與土地失衡的關係,並以世界上類似日本里山的地景──在高山與平原之間,由森林、社區與農業生態系構成的地景,鼓勵並呼籲以永續利用的方式來管理土地和自然資源,達到兼顧生物多樣性維護與資源永續利用的目標,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其後各國便以實踐「里山倡議」進行耕作或友善生物的方式,認為符合里山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