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便祕5大類型 對症下藥

 |2019.07.22
149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三十五歲女性長期受便祕之苦,嘗試各種方式,軟便劑、益生菌等,初期有效,後期就得加重劑量,接下來竟完全沒用,就診後才發現是體質導致腸胃蠕動不佳。

國人生活習慣不如過往,久坐、少動、壓力大,加上飲食不均衡,三餐不定,都使便祕容易找上門,開業中醫師洪崇瑜表示,每周若排便少於三次,且每次都需要用力排便,排出的便便都乾硬,即使排完便仍感覺大不乾淨,或是腹脹、排氣或糞便帶有惡臭味等,只要符合其中兩項,就是便祕已找上門。

長期便祕不改善,會影響身體健康,如大腸水腫、下半身血液循環緩慢,易出現梨形身材,毒素聚集易造成口臭、體臭等,精神方面也容易出現煩躁、心神不安、失眠等情形,長期便祕刺激腸黏膜,也容易引發大腸癌。

洪崇瑜表示,改善便祕必須對症下藥,常見的臨床症狀可分為五型:

一、熱祕:易口乾口臭、易臉紅身熱,調理重點為清熱通便,可多攝取袪火通便的食物

二、氣滯:常見於高壓力族群,容易消化不良或常打嗝,調理重點為順氣導滯,應少吃辛辣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三、氣虛:常見於體弱多病者,活動量少的老人,調理重點為補氣潤腸,可多吃補氣的食物

四、血虛:大多發生在病後或術後,調理重點為養血潤腸,可多攝取補血食物

五、冷祕:易手腳冰冷、代謝力或體力非常差,調理重點為溫陽通便,不建議吃生冷食物。

運動+飲食均衡 恢復腸道蠕動

洪崇瑜表示,現代人求快,不願改變如減少久坐、增加運動量等生活習慣,而是買益生菌或是軟便劑。事實上,益生菌並非適合每一個人,有人剛開始吃有效,後來效果不彰,甚至加重劑量也是無效,但小心已影響體質。洪崇瑜說,中醫透過調理體質,恢復腸道自身蠕動,想要保持腸道順暢,運動及飲食均衡才是最重要因素。

此外,一般人上完大號就趕緊沖掉不想多看,但排泄物其實是觀察自己身體狀況最直接的方式。基隆長庚一般外科副教授江坤俊醫師指出,一般認知大便是棕色的,嚴格來說是黃褐色或黃色。江坤俊指出,這是來自於膽汁與腸胃道的細菌作用。大便若呈現灰白色、黑色、紅色這三種顏色,可能是膽或腸胃出大問題了,一定要盡速就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