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奏悲歌 海龜死亡數翻倍

 |2019.05.22
2197觀看次
字級
東北角海域三月間頻傳海龜死亡,四天內就分別在新北市龍洞、和美漁港、基隆潮境公園尋獲三隻綠蠵龜屍體。圖/第二巡防區第二岸巡隊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海洋保育署日前公布今年第一季海龜救傷通報案件,今年一至三月,全台共有一百零三件通報案件,其中八十二隻死亡,較去年同期三十八隻死亡數增加一倍以上;值得重視的是,八十二隻死亡海龜約二成是遭漁業誤捕,這些海龜絕大部分是瀕危物種的綠蠵龜。

海保署公布第一季救傷通報海龜種類中,九十五隻是綠蠵龜,占總數一百零三件的九成二。綠蠵龜瀕臨絕種,全世界僅剩約二十萬頭產卵母龜,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最讓海洋保育人士關注的是,八十二隻死亡海龜雖大多數因死亡多日身軀腐爛,無法判斷死因,但有二成卻是死於非命,十三隻遭流刺網誤捕,三隻遭廢棄漁網漁線纏繞致死,二隻被船隻撞擊導致背甲嚴重破碎。

極端氣候

小海龜難適應

對海龜死亡數字大幅增加,海保署認為與民眾熱心通報有關,國內海龜研究權威、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雖也認同此原因,但他更憂心極端氣候劇變,小海龜愈來愈難適應,導致喪命數攀升。

程一駿指出,每年春季冷熱交替,表層海象氣候變化大,成龜大多會深潛下沉,讓自己處於相對平穩的海水環境;而幼龜、青少龜肺部發育未完全、體力差或生病,沒能耐深潛,只好在表層隨波逐流,大幅增加意外死亡機率。

海保署表示,未來將每季公布海龜擱淺資訊,並委請學者專家針對通報救傷的個體進行原因或樣態分析,作為擬定保育措施的依據。並加強取締網具類漁船於近岸違規捕撈,向漁民宣導勿丟棄漁網避免海龜纏繞,及船舶航行時避免船槳傷及海龜,以維護海洋生態。

護龜行動

海保署將研擬

去年九月初,苗栗通霄發電廠附近海域發現一隻無力下潛的小海龜,被大風浪打上礁石,龜殼破裂。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團隊砸四十多萬元幫這隻取名「來福」的海龜做核磁共振、3D列印人工龜殼,試圖搶救,但來福體內肌肉幾乎被細菌啃蝕殆盡,救治半年仍在四月中旬死亡。

「來福」悲劇是大多數年幼海龜每年都面臨的危機。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說,海龜死亡問題一直都存在,只是過去不被重視,隨著保育意識抬頭,愈來愈多民眾重視稀珍的海洋生物,因此猛然驚覺海龜死傷案件激增,這不是壞事。只有激起民眾重視,未來才有可能慢慢推廣海洋環保意識。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專門委員柯勇全指出,海保署已與海巡署、漁業署、航港局等單位商討,如何加強取締網具類漁船違規近岸捕撈,甚至研擬一套作法,避免船槳傷及海龜。

據了解,相關單位已經研議幾種方案,包括船隻進、出港時降低船速,及船隻螺旋槳加裝保護罩;其中保護罩非新創,小琉球部分船隻業者已經主動設置。

螺旋槳引擎

加裝保護罩

近年媒體報導綠蠵龜死亡故事頻率升高,喚起小琉球居民、業者對海龜保育的重視。居民自主成立「海洋志工隊」,下水清除海洋廢棄物,讓海底環境保持乾淨。

觀光船業者則在兩年前斥資千萬元引進新式半潛艇,螺旋槳和引擎都為適應小琉球的海域,量身打造加裝保護罩,目的就是就為保護海龜。

琉球漁會總幹事蔡寶興表示,不論觀光船或交通船,裝上保護罩固然是好,但撞到海龜的機率其實不高,破壞海龜生存環境的最大因素,恐怕是源源不絕的遊客。政府相關單位若重視海洋生態環境,應該好好想想辦法,與民間一起解決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