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麵人 相傳諸葛亮發明

 |2019.03.14
1980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捏麵人是一項具中華民族色彩的傳統技藝,又稱為「米雕人」,材料為糯米粉團、麵粉團等,蒸熟後運用,造型多以傳說故事或人物及動物花鳥為主,現今又加上卡通、漫畫人物,色彩鮮豔,深受兒童喜愛。

交通部觀光局網站介紹,在宋、元朝時,民間較大的宴會,會利用麵粉捏製各種人物、鳥獸,供客人觀賞,作為席前招待。到了明末清初,逢廟會、趕集時,就會有背著長架小箱、捏製人物及蟲鳥的捏麵師傅出現。

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網「宗教知識+」文章介紹,捏麵人原稱「捏米江人」,相傳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諸葛亮率兵征伐南蠻,渡江時遇水位暴漲,船隊無法通過,他令廚師以米麵捏製「米人」祭江,果然江水很快恢復平靜,軍隊順利渡江。由於該傳說,後人尊稱諸葛亮為「捏麵祖師」,也相傳捏麵人由諸葛亮發明。

文章指出,從考古來看,出土的最早捏麵人為中國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的麵製人俑和小豬,距今約一千三百年(約為唐朝)。從史料記載來看,捏麵人早在漢朝就有文字記載,唐、宋時期也有將麵團捏製成花、果、人形的相關紀錄。

現代麵人大致分為可食用和不可食用,文章表示,可食用麵人多用澄粉、生粉等製成,添加食用色素和糖;不可食用麵人通常用精麵粉、糯米粉、鹽、防腐劑及香油等製成,外觀更細緻,保存時間更長,供欣賞、收藏。如今捏麵人的原料更廣泛,包括在樹脂土中加入螢光粉、琉璃粉等,使得麵人更為精緻。

文章指出,捏麵人在台灣曾非常受歡迎,但因社會環境變化,已逐漸沒落。過去在宗教慶典常見的「看生」,即是以捏麵藝術展現各種宗教人物、奇珍異獸、神仙故事,但近年來被各種新穎的食物雕塑、供品裝置取代。老一輩捏麵師傅無法靠手藝養家,紛紛改行,年輕一代願學習這項手藝的更是難覓,因此這項傳統技藝面臨失傳威脅。一些糕點師和文化團體透過教學和展演,致力保護這項藝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