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傑佛緣深 2度送國寶回家

 |2019.01.18
1395觀看次
字級
王純傑參觀雲岡石窟,指出首次捐贈的第十九窟菩薩像遺失位置。圖╱王純傑提供
雲岡第七窟天王石雕像。圖╱王純傑提供
王純傑夫婦造訪了雲岡第七窟,看到頭部被挖空的北魏時期天王石雕。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我想是兩尊菩薩自己想回家了,而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談及助推兩件在海外流失近一個世紀的國寶「回家」,美國華盛頓特區佛利爾賽克勒美術館研究員義工王純傑笑稱,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日前,王純傑獲評「二○一八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稱號。

據統計,中國大陸的雲岡石窟流失造像近百餘件,很多都流失於海外。四年內有兩尊流失海外近百年的石窟造像被王純傑遇上,他將其歸結為緣分。

一九四七年,王純傑出生於台灣。自幼受其父親薰陶,從小就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一九七九年赴美後,不忘本心的王純傑一直從事書畫和篆刻研究。

經驗直覺 當機立斷

「我從小就喜歡石頭,遇見了我一定會多看一眼。」王純傑說,加之工作關係,他對文物有了比較多的接觸。王純傑被波多馬卡拍賣公司(The Potomack Company)聘請為顧問,以幫助梳理收藏家送拍的大陸文物。而這讓他與兩件「國寶」愈走愈近。

二○一三年六月,某收藏家向王純傑所在的拍賣公司送來一尊菩薩首像,原始附件上載明了「雲岡第十七窟」。「當時也巧,桌上有一本早期的石窟圖錄。」王純傑說,經其對比,兩者確有相似之處,於是建議收下。

競拍前一晚,王純傑徹夜無眠。他請太太和一位好友一大早就去拍賣公司競標。拍賣現場競爭十分激烈,石像一登場,價格就直往上衝。王純傑說,太太當時實在無法考慮什麼是合理價位,只是一股腦兒堅持下去,到最後一槌定音。後來王純傑才得知,當時和他們競標的是一位猶太古董商。「幸好當時這位古董商手頭正緊,才得以讓我們拿下。」談及此,王純傑頗感慶幸。

二○一四年,他們將這尊雲岡石窟菩薩首像捐贈給山西博物院。後來二度造訪雲岡,經雲岡石窟資深研究員趙昆雨查證,確定文物為雲岡石窟第十九窟菩薩首像。

二○一八年,王純傑再度遇得一尊鮮卑族人物首像。當時,經驗和直覺告訴他,這尊頭像與雲岡石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他當機立斷,「先拍下再說。」後來經確認,這尊人物首像為雲岡石窟第七窟一尊天王首像,王純傑再次將這尊首像捐贈於山西博物院。

萬流歸宗 善緣自在

因緣際會,四年內兩度讓他「遇上」雲岡石窟流落海外百年的菩薩像。王純傑夫婦還特別造訪了雲岡,爬上工梯親眼看到首部被挖空的天王石雕,「激盪的情緒,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體會」。

「遇到了就將其送回家。」王純傑說,「萬流歸宗、善緣自在」,書寫在他馬州蓋城工作室牆上,就是國寶回歸的動機,也是結果。

自從到了美國,王純傑就開始教授書法課程。三十多年來,大大小小的學校都有他的足跡。「受電腦和手機的影響,人們少用筆寫字了,更不用說寫毛筆字。」王純傑說,不希望中國傳統書法就此流失。「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崛起,外國人對中華傳統文化很感興趣。」這些,都成為他在海外堅持傳播中國書法的動力。

「我也想把這分對書法傳承的關注從國外帶回大陸。」頒獎典禮上,年逾古稀的王純傑特意佩戴六十年前父親曾佩戴過的一條領帶。他說,這既是向父親致敬,亦是希望中國璀璨的文化能歷久彌新,傳播更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