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貴人(五) 花漾女孩米娜讓年輕癌友 找到避風港

陳玲芳 |2019.01.05
3954觀看次
字級
米娜專為年輕乳癌患者打造「花漾女孩」團體,還辦了音樂會一起紓壓。圖/潘怡伶提供
米娜專為年輕乳癌患者打造「花漾女孩」團體,還辦了音樂會一起紓壓。圖/潘怡伶提供
米娜辦的「有病」講座,讓病友和非病友藉由訊息交流,相互扶持,互相打氣。圖/潘怡伶提供
圖/潘怡伶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穿著漂亮婚紗走過紅毯,本名潘怡伶的「米娜」,還在適應「已婚」新身分;孰料,四個月後,竟拿到一張重大傷病卡,被強制加上另一個新身分「癌症患者」。對米娜來說,恐懼的不是治療而是「未知」,同時她也發現,年輕癌友族群希望被關照的需求,於是成立知識性的臉書社團「花漾女孩」,提供年輕癌友一個避風港,讓她們能夠汲取更多正確癌症相關資訊。現在的她,也是電台主持人,堅持要讓更多癌友的第一手故事,被大眾聽見。她的抗癌格言:「面對癌症,妳永遠不是一個人!」

「恭喜!新婚快樂!」四個月前的婚禮還歷歷在目,米娜穿著漂亮婚紗走過紅毯,在大家的祝福聲中,一步步邁向人生下一個階段。「之後的治療,預計要施打十二次的化療藥物,以及兩年的標靶藥物。」果真世事難料,四個月後,米娜換穿上病號服躺在病床上,仔細聆聽醫師的治療計畫,面臨未知的未來。

兩種截然不同身分

二○一四年,三十二歲的米娜,人生剛剛進入下個階段,還在適應已婚的新身分時,就拿到一張「重大傷病卡:乳癌一期」,成為如假包換的「癌症患者」。某天,她在洗澡時摸到一個小小的滑動硬塊,心裡出現了警報聲,立刻到醫院檢查。「看起來是良性腫瘤,不過我們再進一步檢查看看。」醫師為了讓她放心,第二次檢查還做了穿刺,沒想到獨自回診時,竟被告知是惡性腫瘤。

「癌症」這個選項,就這樣硬生生地出現在她的人生中。由於消息來得突然,她因為太過震驚,缺乏真實感,以致於無法即刻反應,只能楞楞地聽醫生說著治療計畫:「進入治療期間,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可能會讓妳至少兩年,也可能更久都無法懷孕了。」

直到醫生提到可能「不孕」,她的內心才浮現一股真切的恐懼感,再也無法保持冷靜。癌症將她的人生規畫按下了中止鍵,不論是明天的工作、周末的計畫,甚至是身為女性的基本權利「懷孕」,都被無情地打斷。

面對未知的恐懼感

「對我而言,害怕的不是生理上的痛苦,而是面對未知的恐懼。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告訴妳痊癒了,也無法掌控未來走向,這種壓力總是令人喘不過氣。」化療會掉頭髮,身體會變得虛弱,潘怡伶只能做足心理準備,然而最難以克服的,還是復發和癌細胞轉移的可能性,不知道自己還剩下多少時間。

「別害怕,我會陪妳完成整個療程。」所幸,治療期間,先生一直支持著她。起初,罹癌讓她感到害怕和不安,隨著治療邁向後期,也了解許多醫療知識,米娜的心情愈來愈穩定,「非常感謝家人,給了我很大的空間與尊重,因為對於患者來說,過度關心反而會帶來極大的壓力,更不用說來自四面八方的建議了。」

米娜不諱言,罹癌之後,很多想法都改變了。當你直接面對生死,腦中跑過一陣人生跑馬燈,過往的日常瑣事都成了過眼雲煙。「過去到底都做了哪些事?生命中是否有未完的遺憾?」她忍不住幫自己前三十年的人生梳理一遍,才發現「還有好多事情,尚未完成」。

年輕癌友的需要

後來,她慢慢認識了許多罹癌的朋友,有些跟她差不多年紀,有些年紀較長。看到很多人完成治療之後,也開始幫助其他人,不論是在醫院擔任義工,或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幫助徬徨的病友,而這些被幫助的人,又回過頭再幫助其他人。

當她看到這「良善的循環」,也開始思考現在的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我要把這些正確的資訊分享給其他有需要的乳癌姊妹。」治療過程中,在加入乳癌相關活動中,米娜發現參加的年輕癌友非常少。其實,年輕癌友是一個很特別的族群,她們要面對的問題與年長者有所不同。以乳癌為例,年輕患者也許未婚、新婚,甚至是在懷孕中發現罹癌。

她們大多都是家中的經濟支柱,每天忙於工作、家庭,還要跟疾病對抗,在這樣的高度壓力下,就會產生心理疾病。於是,她開始以「米娜」之名,將治療的心路歷程在網路上分享,寫下乳癌患者常遇到的凍卵、重建等問題,希望可以幫助跟她一樣罹癌卻徬徨失措的年輕患者。

花漾女孩相互扶持

「雖然對於治療一直沒有信心,也感到很害怕,但是看到妳常常在網路上分享自己參加過的活動,看見妳現在過得那麼好的模樣,讓我稍微對未來有了些希望。妳的存在,對我來說就是一種鼓勵。」聽到這段話,米娜深有感觸,「原來自己認真生活,對其他同樣罹癌的病友,也是一種鼓勵。」

為能鼓舞更多人,米娜成立了「花漾女孩」,這是全國首個專為年輕乳癌患者打造的支持團體。在這個臉書社團裡,會遇到跟自己有著相同困擾、遭逢相同難關的人,在交換療程、抒發情緒的過程中,她們會知道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為家人努力生活著,「我們並不是一個人!」

二○一六年十月,全台第一個癌友專屬的電台「牽手之聲CanCheers」正式開台。這個由成立二十年、前身為「少奶奶俱樂部」的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發起的網路電台,特別邀請專業廣播人、也是乳癌病友的陶曉清擔任首任台長。罹患乳癌後才接觸廣播的米娜,在台長的「牽成」下,去年開始固定主持每周四音樂節目《我喜歡的歌》,今年三月下旬,又另闢新節目《米娜哈哈記事本》。

曾經有位女孩告訴米娜:「即使只是一份少少的稿費,也讓我在跟朋友相處的時候,不會感覺自己是個沒生產力的人。」很多年輕病友因為治療,只能暫停工作,卻得面臨無法重回職場的窘境,頓時失去了人生目標;如果她們可以找到自己另一個專長,用以維持生計,對心理方面的預後很有助益。

米娜說,當她看著女孩們的回饋,心裡油然生出一種責任感:「我要對進入社團的每一個女孩負責,讓她們不只可以緩解生理上的苦痛,也可以抒發悲傷情緒;讓這裡,成為乳癌女孩們的避風港。」

揪閨蜜 定期檢測防乳癌

為排除女性因「怕痛」,以及單獨檢查心理恐懼等「心因性」原因,天主教耕莘醫院與法國有機保養品牌「法國貝貝」攜手合作,透過FB與IG點名自己的「閨密」,鼓勵女性朋友定期進行乳房檢查。醫師呼籲,唯有定期檢測、遠離環境荷爾蒙,方可避免乳癌上身。

衛福部死因統計及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二千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三十一位婦女被診斷出罹患乳癌、六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了寶貴性命。

「法國貝貝」近期分析消費者資料庫及使用行為調查,發現許多女性都沒有定時健康檢查的習慣,尤其目前國健署建議,女性每兩年至少應接受一次乳房X光攝影,據統計,四十五至六十九歲婦女,在二○一五至二○一六年曾接受篩檢者約一百五十六萬人,檢查率不到四成;分析篩檢率低的原因,包括「怕痛」、「覺得身體健康不需要」、「太忙沒有時間」等等。

耕莘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暨外科部主任陳梓泓表示,「會痛」是許多婦女對乳房攝影的說法,也是大部分婦女害怕做乳房攝影篩檢的原因。他指出,在乳房攝影檢查過程中,為了要獲得清晰的影像,並減少輻射劑量,必須將乳房夾緊,以減少乳房組織重疊,才能清楚顯現病灶。

陳梓泓說,耕莘醫院乳房醫學中心建置設有乳癌精密檢查儀器,包括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乳房分子影像攝影、電腦斷層掃描、全身及乳房核磁共振、全身正子影像攝影等,期望透過各項詳細檢查,協助婦女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乳癌。

耕莘醫院前院長暨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陸幼琴修女指出,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首位癌症,發生高峰約在四十五至六十九歲之間。近年來乳癌年輕化,也與「環境荷爾蒙」息息相關,因其在女性身體中會與雌激素(女性荷爾蒙)的受體結合,引起類似雌激素作用,誘發乳癌。

她提醒,預防乳癌應從日常生活做起,除了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適度紓壓,在日常用品選擇上,也應以有機、無毒、健康商品優先,盡量避免接觸包括「塑化劑」在內的環境荷爾蒙。

十大抗癌鬥士 樂觀抗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每年舉辦十大抗癌鬥士選拔活動,迄今已邁入第十二屆,鼓勵全國各地抗癌勇者站出來,分享抗癌經驗與心路歷程,幫助更多癌友積極面對治療、樂觀勇敢抗癌。

今年度「十大抗癌鬥士」獲選者為:伍釗宏/直腸癌,翁崇益/鼻咽癌,潘怡伶/乳癌,張慶彬/頰黏膜惡性腫瘤,葉明祥/口腔齒齦癌,賴壽香/乳癌、下咽癌,洪翊玲/胃癌,陳佩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康琬琪/肝癌,林彥伶/肺腺癌腦轉移。獲選之抗癌鬥士不僅持續在自己的服務崗位上努力,未來也將一起加入台灣癌症基金會癌症防治宣導工作的行列。基金會同時為抗癌鬥士出版專書《從零重生:抗癌鬥士的蛻變之旅,免疫療法抗癌新曙光》。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醫師說,每年十大抗癌鬥士經由專業評審團選出,包含醫師、心理師、社工師、復健師、護理師、癌友及專業編輯人員等,歷經三次以上的書面審查、會議討論、電話專訪之評選過程。基金會為打破癌症等於絕症之迷思,持續尋找和基金會「熱愛生命、攜手抗癌」之理念相符的生命勇者,期盼藉由他們的故事,帶給其他癌友鼓勵,讓社會大眾感受他們生命熱情的同時,更能重視國人的癌症議題、健康議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