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跨越海峽系列(7-7) 跨越海峽的展望

文/徐宗懋 |2018.09.14
1872觀看次
字級
中華文明典範的遠景:2006年,福建浮宮市鎮的好山好水。閩台合作的新時代精神,更重要的是讓台灣持續成長,同時修正過去的錯誤;讓福建在一開始就在避免這些錯誤的情況下取得成長,兩岸合作的終極價值在於創造中華文明新時代的典範。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趙家堡」的例子:1992年,漳浦「趙家堡」內部一景。改革開放後,城郊農村跟著城市迅速致富,許多農民拆掉舊房子改建成現代洋樓;相反地,內陸農村由於發展較緩慢,意外地使得傳統建築保有原狀,可以一開始就獲得較完整的保存計畫。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泉州閩南民居的保存:2006年,泉州市現代化中,現代建築逐漸壓縮傳統閩南民居的空間。有關傳統建築在城市現代化的過程中如何定位,已成為全國性的課題。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金門的船駛來廈門:2005年,由金門駛 來廈門的渡輪緩緩地靠近碼頭。21世紀 初,廈金小三通的開放是20年兩岸和平 累積的成果,照片後方是鼓浪嶼巨岩上 的鄭成功像,然而炎黃子孫以現代的智 慧消弭戰禍,攜手並進。 (鄭憲攝)
原鄉是如此地近:2006年,台灣媽祖進香 團由金門搭乘快輪抵達廈門,再由廈門轉 往湄州島,團員下船時捧著媽祖的神像, 舉著進香團的旗幟。隨著兩岸交流日趨密 切,金門與廈門的渡輪開放,過去的戰場 景觀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密集的貨物 和人員的往來。 (鄭憲攝)
村裡的老人和小孩:2006年,福建省龍海 市農村民眾。通常一個村子住著一個姓氏 的族人,村中有一祖祠和廣場,是全村的 信仰和文娛活動中心。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閩台之間的情感依戀:2006年,漳州市「台灣 路」一景。歷史文化城區內的老街道以「台灣 命名」,代表著對台灣的深切的情感。海峽兩 岸透過大量交流正迅速縮短彼此的距離,閩台 城市中都有以對方名稱命名的街道,代表著正 是彼此之間難以割捨的依戀。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廈門的「台灣街」:2006年,廈門市「台灣街 」的招牌,體現閩台交流日趨親密的窗口。事 實上,廈門是歷史上福建與台灣往來的最大口 岸,民國時期,即使其他省分的旅客前往台灣 ,也是先在廈門登船。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北老城區的「泉州街」:2006年,台北 市的「泉州街」。台北市有幾條街以福建 城市為名,全部都是較小的街道,較大的 街道多冠上「忠孝」、「仁愛」、「信義 」、「和平」、「復興」等傳統道德語彙 。以福建為名的街道多集中在老城區比較 安靜的角落。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

2000年後,大陸全力發展閩台關係,追溯雙方密切的歷史淵源,珍惜骨肉感情,並擴大為台灣與大陸攜手合作的政策。這個構思是以福建為主體涵蓋周邊區域,南北與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個經濟區銜接,向東面對台灣,並且透過與台灣密切的連繫,進一步將商業與文化網路延伸至全球,成為中國大陸發展的火車頭之一。

就某種意義上,這種情況近似於17世紀中葉,閩台兩地共同構築了中國海洋貿易的重鎮,今天的中國人不僅不會走回鎖國思維,還會透過跨越海峽的壯舉,重振海洋世紀的雄風。

此外,現代文明的締造並不只是在經濟發展方面,而涉及到更廣泛的生活文明,包括環境保護、城市管理、農業生態、文物保存以及風俗禮儀等等,台灣過去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累積了一些負面的經驗,因此跨越海峽的積極意義不僅在於促進經濟高速成長,更在於透過學習與創造,在兩岸攜手合作的過程中,共同追求現代中華文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