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一:孤獨管理 人生必學課題

廖麗珠 |2018.07.12
4489觀看次
字級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人生風景系列講座,邀請王浩一(左一)談「孤獨管理」,現場座無虛席。圖/郭子洋提供
台東縣政府辦理「南方以南─南迴藝術計畫」,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共同參與,讓藝術與在地生活、傳統文化產生火花,進而帶動南迴地區產業文化的發展。其中,希巨蘇飛以排灣族文化中象徵尊貴的「雄鷹羽毛」為本,創作大型雕塑。圖/人間社記者張武吉

【人間社記者廖麗珠台北報導】「你,曾經停下來問自己孤獨嗎?」金鐘獎第五十二屆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獲獎人王浩一,八日應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之邀,於佛光山台北道場十樓展廳,談人生風景系列講座「孤獨管理」,留給現場近二百位來賓思索著中年以後的人生功課。

「孤獨不是病,孤獨是人類最本然的狀態;孤獨不是單身,人多也不代表孤獨的美感就不存在。」王浩一表示,孤獨不等同於寂寞,孤獨是人思考的狀態,而寂寞是沒有思考活動依然存在的狀態。他舉例正於美術館展出畫作的畫家陳炳堅及林穗慈伉儷,以及音樂家、舞蹈家等,經過「孤獨創作」後,享受內心激動的美好境界,孤獨就是「自我實現需求」前的彩色花瓣。

退休華麗轉身

一生二身

王浩一說,小學時期在南投,初中在嘉義就讀,高中階段在台北師大附中,大學考到台南成大。學生時代的人生,就是孤獨常相伴,他不諱言地說,他與母親的關係是「有愛但不親」。

「中年,君子慎獨。」王浩一認為,自己人生的中點落在四十歲。他舉出,他現年六十歲,在人生風景中,倒帶看四十歲前的自己,會為了求知而學習;四十不惑,他學習康熙皇帝的五知座右銘中的「知慎、知止、知學」,作為座右銘;五十知天命,他理解何謂「舉輕若重」,所追求的功名、財富、鎂光燈等,都不是自己的;在六十耳順之年,與人交流不需要說太多,即可以了然於心,可以聽進不同意見,也學會了「舉重若輕」。

長壽已經成為事實的世代,AI人工智慧機器人取代人類勞力,進而挑戰人類智慧的同時,因退休年金銳減必須再找第二份工作的人,雖退而不敢休的現象,形成世代爺孫同堂共事者有之。如何才能讓長壽成為禮物,而不是詛咒,扭轉日本作者筆下的下流老人的窘境?王浩一強調,人生百歲,應具備適應的能力,更要有「年輕時學會的技術不能用一輩子」的覺察力,不是換工作而是換行業的認知。要問自己:「退休後,我能做什麼?」

他以日本朝日新聞記者退休後學習製作豆腐,並獲得妻子認同,一起到西班牙巴塞隆納賣豆腐,進而成為當地豆腐達人為例子,鼓勵大眾,多學習退休後華麗轉身的人,達到「一生二身」的境界。如此,人生三次重來也不奇怪。

孤獨不可避免

面對練習

英國首相梅伊今年任命「孤獨大臣」成立行政部門,調查資料顯示英國有九百萬名眾表示,他們常常或總是感到孤獨,孤獨不分長幼,一視同仁,對太多人而言,孤獨是現代生活的悲哀現實。梅伊聲明,為了社會及所有人,希望面對這項挑戰並採取行動,處理老者、照顧者、失去至愛者,那些沒有人可以與他們談天或分享想法和經驗的人,所承受的孤獨。

「試問自己,孤獨的樣貌是什麼?如何產生?如何管理?如何經營孤獨的人生?」王浩一說,只有認識孤獨、思考孤獨,進而面對孤獨、練習孤獨,才能管理孤獨。

王浩一指出, 孤獨,有青春孤獨、失戀孤獨、中年孤獨、初老孤獨,也有失業、失婚、退休、失智孤獨,及美學、藝術、哲學、宗教孤獨等等。所以人生風景中孤獨不可避免,但可以好好管理,則孤獨是一種能力;可以一個人孤獨,真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