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盾《慈悲頌》 仿敦煌壁畫反彈琵琶 歐洲觀眾驚豔

金蜀卿 |2018.05.28
2914觀看次
字級
施文卿(圖)仿敦煌壁畫飛天「反彈琵琶」演出,折服了德國及歐洲觀眾。 圖/譚盾工作室提供
施文卿仿敦煌壁畫飛天「反彈琵琶」演出,折服了德國及歐洲觀眾。 圖/譚盾工作室提供

【人間社記者金蜀卿德勒斯登報導】譚盾《慈悲頌》世界首演,在德國德勒斯登文化宮音樂廳圓滿演出,大陸知名歌手與演員譚維維、巴圖巴根、施文卿等人登台助陣,「原生態」、「呼麥」唱法,仿敦煌壁畫飛天「反彈琵琶」演出,折服了德國及歐洲觀眾,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譚盾《慈悲頌》的創作靈感,源於敦煌石窟在內的絲綢之路沿線洞穴及壁畫,以及包括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撰寫的《佛光祈願文》,意在傳遞關於詠嘆慈悲、關於人生是一場修行的思索。他經歷五年時間創作,《慈悲頌》有六幕,以歌劇歌詞的形式來演繹,和慕尼克交響樂團、盧貝克國際合唱學院通力合作,東方面孔演員在歐洲受到各方矚目。

第五幕〈心經〉故事,從樂僧空弦的回憶倒敘:百年難遇的全日蝕場景。全日蝕底下是火燄山,剛從西域採集梵樂、獲取《心經》的樂僧空弦,東歸敦煌的路途中,奇遇奄奄一息的西域女子篥娜。空弦奏起咒樂,唸起咒經,用水葫蘆中僅存的一口水,救活了篥娜。

空弦驚訝地發現她的頭髮裡飼養著大量的蝨子和蝨蛹,篥娜告訴他,家鄉的蝨蛹因一場瘟疫都絕種了,她只好把蘇州的蝨養在頭髮裡,帶回家鄉去。但是,她害怕從絲路的這一頭,回不到絲路的那一端了。

在「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寂冷黑夜中,美麗的篥娜最後凍死在空弦懷裡。心經,是每顆心的經歷,是眾生愛的修行。悲劇性的幻影中,樂僧們持起敦煌壁畫中的古代樂器奚琴,吟誦《慈悲頌:心經》。

原生態歌手譚維維全身心投入到篥娜的角色中,情感飽滿、聲線近乎完美的演唱驚豔全場,台下的觀眾深受感染、有的甚至淚灑當場。譚維維是央視春晚常客,憑藉著紮實穩健、剛柔並濟的唱功與大氣熱情的台風震撼全場。

樂僧空弦根據唐代玄奘大師傳譯創作。巴根深沉的低音,比任何男低音的嗓音還要低,雖沙啞卻洪亮。有人形容「呼麥」是來自天堂的聲音,它像風吹過樹梢的聲音,像瀑布飛瀉、山鳴谷應。總之,它不像一個人唱出來的。

巴根是蒙古族,以呼麥見長,他用的樂器像似馬頭琴,其實是比它更早在敦煌壁畫中的「奚琴」。敦煌壁畫飛天反彈琵琶的樂器也被重新複製,由施文卿彈奏演出,令人驚豔。

德勒斯登音樂節是德國規模最大的古典音樂節之一,匯集了全球的古典樂,國際影響力可謂眾所矚目。透過譚盾獨特和卓越的音樂作品形式,讓數千年來有關佛教的故事,不斷傳唱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