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做不完? 定期自有必要性

 |2018.05.17
1613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健康檢查項目多,讓很多人在挑選上傷透腦筋,依照儀器、部位不同,健檢的價格差異極大,檢查頻率也不盡相同,常讓民眾一頭霧水。醫師表示,重要的是對檢查數據做出正確的解釋,並依據病患的症狀及病史,找出有效率的檢查方法,縮短診斷、治療的時間。

成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醫師李崇豪指出,不只檢查做不完,多久做一次也沒有一定的答案,就像世界上永遠不可能沒有壞人一樣,警察定期巡邏,可以達到嚇阻效果,定期健檢自然也有必要性。

三個月是定期、三年也是定期,李崇豪解釋,健檢沒有制式化的公式可循,最好是依年紀、性別、家族病史、危險因子等做綜合考量,選定健檢的適應症,挑選最符合需求的檢查,才能達到最佳效益,才有較佳的性價比(CP值)。

即便檢查數據正常的項目,連醫師都無法保證百分之一百沒問題;對於某些疾病的高危險群,或可做更精確的檢查來增加準確率,但後續持續追蹤與控制更是必要。另外,人的健康不斷在變化,有些人檢查沒問題,卻在三個月後罹病,這種可能性也沒辦法用報告上的數據做保證。

李崇豪表示,醫療不是萬能的,健檢報告只能反映「目前瞬間」的健康狀況,既不能完全反映以前的健康狀態,也不一定能預測以後的健康狀態。健檢報告若沒有醫師綜合解釋,沒有去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減少危險因子,這樣的健檢是盲目的。

健檢只是疾病的前導檢查,國泰健康管理部長陳皇光醫師表示,健康檢查不能立刻給予最後的答案,例如健康檢查時利用甲狀腺超音波找到甲狀腺結節,需要再切片化驗才能知道是良性還是惡性?前者是健康檢查,後者是門診的診察手段,不能都視為健檢。

過度檢查

造成身體負擔

陳皇光指出,健檢目的在找到沒有症狀或症狀極輕微的重大疾病,希望可以早期診斷、治療。好的醫療行為是醫師依據病患的症狀及病史,找出有效率的檢查方法,縮短診斷時間,然後進入治療計畫。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表示,健檢須注意過度處理的問題,部分高階影像檢查都有輻射暴露問題,一旦發現問題,應與醫師做好諮詢和溝通,有需要才進一步檢查。

康宏銘曾收治一名女性,一開始做光波共振檢查,發現身上多個器官健康狀況亮紅燈,一緊張下跑到醫學中心做全身磁振造影(MRI)檢查,又發現腎、肺有狀況,二、三個月跑了三家醫院,最後醫師追問家族史和暴露史,發現身體應無大礙,只要定期追蹤即可。

康宏銘說,正子造影一次就二十五毫西弗,相當於八年的自然背景輻射。以肺部來說,等發現有問題,再進階到正子造影,不需貿然進階,以免過度檢查對身體造成負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