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從閉關談修行真義 佛法不離生活

文╱郭書宏(媒體工作者) |2017.03.30
3375觀看次
字級

日前與友人談及個人修行功課,他告訴我計畫到南部進行十天的閉關,暫與外界斷絕聯繫,以沉澱身心。近期新聞亦報導,一藏傳佛法中心預計在苗栗造橋興建全台規模最大的藏傳佛寺,可容納三千人閉關修行;不僅台灣,全球各地也成立不少閉關中心。看似傳統的「閉關」,儼然成為許多現代人修心養性及遠離塵囂的修行途徑。

閉關,又稱掩關,是佛教修行法門之一,就是將自己禁閉一處,不出關房、不與外界往來,還要在期間內完成自己的修行功課。回溯佛教發展史,閉關一詞與風氣,印度佛教並無明確記載,在中國也直到元朝才有閉關之說法;甚至到了明清時期,佛教因政治的迫害,由社會走入山林,閉關自修成為僧人明哲保身的不得已抉擇,當時佛教也因此一蹶不振。

在星雲大師口述《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中,談及中國佛教衰微的主因之一,正是「佛教走入山林,消極脫離社會」。若佛教一味講求入山清修,而缺少對現實世間生活的指導,以及教人如何在人間安身立命、積極行菩薩道,豈不衰微?

所幸,今日由於教界高僧努力弘法與信眾大力護持,讓佛教又有了一番繁盛的風貌;因此,過度提倡閉關修行,又走回山林,不啻是走弘法的回頭路,更不利佛教的整體發展。

禪門有句諺語「不破參,不閉關;不開悟,不住山」,意指未泯滅煩惱無明時,不可以輕易閉關;對佛法沒有究竟體證、開悟的人,也不能到山裡獨住。現在各地林立的閉關中心,不見得都有法師引領或開示法義,讓程度不一的學員自我摸索、體驗獨處,每天過著隱士般的清貧生活,內心能否有所領悟仍待商榷,對家庭社會、國家世界能產生多大的貢獻,更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人若要行閉關,最好有一定的修行基礎,且須找真正的禪修老師來指導,避免在關房中盲修瞎練,主要用意應著重積極利生面向,讓身心在這段期間內關閉凝注、收攝六根,並遏止妄念,斬絕貪、瞋、痴三毒,遠離顛倒妄想,參透佛法三昧真諦,待將來出關後體證再上一層樓,裨益群生。

《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說明了一個人要修行、悟道、成佛,都不能離開世間。其實,人們對修行的認知與想像,不應只停留在閉關、打坐、念經、拜佛、打禪七等行門的修持。佛法講的修行是要修正和調整我們身、口、意三業,最簡單的法門就是「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也就是說把我們身體的、語言的、心理的三種行為,時時在生活中調整修正,這就是修行。

星雲大師在〈怎樣做個佛光人〉即點出了現代人修行最重要心態:「我們學佛修道,最重要的莫過於求真務實,裡外一如。」也就是將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到自己的血肉裡,乃至須臾之間,皆不悖離佛法;因此,修行無論身在不在閉關中心或山林,重點在於現實生活不受煩惱所染,身心不受障礙所擾,這才是吾等修行的真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