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鋒48 現代非暴力行動教父夏普與和平使者拉吉卜

楊慧莉 |2016.06.25
1286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近幾年來,大型的政治抗議運動在世界各地頻繁上演,如緬甸的番紅花革命、阿拉伯之春的茉莉花革命等,其幕後理論推手是首創「公民防衛」政治學新名詞的政治學者夏普。他成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致力於研究和宣傳用非暴力手段推動民主過程。該研究所的執行長拉吉卜走訪世界各地宣導和落實老師夏普的理念。師徒兩人希望以有創意的非暴力行動,瓦解各種形式的極權暴力。

理論研發
夏普:洞悉權力 傳授機宜

吉恩‧夏普(Gene Sharp),父親為新教牧師,擁有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社會學碩士學位,以及牛津大學政治理論哲學博士學位。成長時期,他經歷過二次大戰,見識過納粹的統治,有感於原子彈的摧毀力,因而成為甘地的追隨者。他的第一本書便是關於甘地,還跑去找科學家愛因斯坦寫序,沒想到後者居然答應,讓他喜出望外。

韓戰爆發時期,夏普因抗議徵兵坐監九個月。出獄後,他曾為美國最知名的反戰論者慕斯特(A. J. Muste)效勞,之後飛往歐洲,服務於英國的《和平新聞》,又到挪威,與奧斯陸大學教授、亦是甘地的擁護者耐斯(Arne Naess)共事。

挪威之行開眼界

在挪威的那幾年對夏普產生深遠影響。挪威當時面對法西斯和維德孔‧吉斯林(Vidkun Quisling)的親納粹政權時,就採取公民不順從的抗爭行動,而這種非暴力的抗爭形式已併入他們的教育體系,「學校老師會教導學生反法西斯主義,一邊與德國士兵保持距離」。

「每個人都在談論山上男孩如何對抗納粹。」夏普憶及待在挪威兩年半時的情景,「不過,真正讓我感興趣的是那些老師、牧師和勞工運動,他們才是真正的反抗者。」

離開挪威後,夏普走上學術路線,主要任教於麻州大學,並在哈佛大學國際問題中心從事研究,寫了十多本有關權力和非暴力運動的著作,已被視為非暴力革命的教父。他的著作《從專政到民主》(From Dictatorship to Democracy)網路上就看得到二十四種語言版本,從稍早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前蘇聯附庸國爭取獨立,到近期的緬甸番紅花革命、阿拉伯之春的茉莉花革命等重大民主運動都深受此書影響。大馬士革和伊朗的官員甚至控告他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派出的幹員。

事實上,這些運動發生時,夏普只是跟一般人一樣坐在家中透過電視了解他們的民主發展;他不願居功,堅稱是「人民的民主意識讓他們發起運動」。

權力的理論學家

根據專業新聞從業人員齊瓦尼(Janine di Giovanni)的深入了解,夏普「並非像甘地或馬丁‧路德‧金那樣的非暴力運動實踐者,而是位權力的理論學家……他的《非暴力行動政治學》(The Politics of Nonviolent Action)列出一百九十八條強調不殺戮也不搗毀的軟性抗爭行動,像是員工不必走上街頭罷工而是在同一天集體請病假讓作業癱瘓、嘲弄選舉、拒絕使用政府貨幣等。

對夏普而言,任何政治權力,不管是國家或機關組織,都來自子民,如果子民不服從領導統治者的命令,統治者將失去權力;所有有效的權力結構都有一套系統,藉以激勵或取得子民的服從,透過這些系統,子民或遭受如監禁、放逐等制裁,或贏得頭銜、財富等獎勵,不過,一旦子民認知到自己是國家權力的來源,就可以拒絕服從,讓統治者失去權力。

強調計畫的重要

夏普對權力的透徹理解,讓他儼然成為權力的理論學家。不過,儘管多半時間沉潛於書中世界,他也並非只待在書桌後。一九八九年,他曾在學生民主運動沸沸揚揚時到天安門廣場,與抗議者對話;也在九○年代潛入緬甸的叛軍陣營。

因此,對抗爭者的心境有些了解。不過,他不認為這些人完全無懼於行動的後果,重點是「如果他們辦得到,就會採取行動」。

舉例而言,敘利亞的運動人士透過網路溝通抗議政權,一旦被抓,就會被刑求;根據人權組織的報導,目前約有三萬多名的和平抗議者遭到拘禁。但夏普認為,「這並不會阻止人民的行動,因為這能起作用。當你收回合作,政權一定不喜歡,他們會想盡各種方式讓你恐懼,但如果你無懼,害怕的理由就不存在了。」

無懼的心境固然重要,但夏普更強調每項行動周延準備的重要性,因為不是所有的非暴力運動都會成功,像「占領華爾街立意良好,但因沒有計畫做後盾,最後只能象徵性地占領紐約市的一個小公園,卻無法扭轉不公的財富分配現狀」。

影響力備受肯定

一九八三年,夏普成立了非營利機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Albert Einstein Institution),致力於研究和宣傳用非暴力手段推動民主過程。聯合國附屬機構和平大學教授金恩博士(Dr. Mary Elizabeth King)盛讚夏普是當今對和平貢獻最多的在世者之一,「因為若不知如何以非暴力的方式爭取社會改變和正義,將不可能發展出更多的和平社會」。兩千年在反抗塞爾維亞前總統米洛塞維奇(Slovodan Milosevic)過程中認識夏普的塞爾維亞青年帕普維克(Srdja Popovic)也肯定夏普多年來的努力,「大概沒有人比夏普更值得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事實上,夏普已多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只可惜都與該獎項失之交臂。不過,他的全球影響力已被蘇格蘭導演愛羅(Ruaridh Arrow)拍成紀錄片《如何開啟一項革命》(How to Start a Revolution)。該片在二○一一年於波士頓影片節中抱回「最佳紀錄片」和「巨大影響獎」兩項獎座。

行動落實
拉吉卜:發揮創意 終止暴力

傑米拉‧拉吉卜(Jamila Raqib),出生於阿富汗,就在一九七九年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後的六個月,因此自有記憶力以來戰爭就如影隨形。

早期的成長經歷形塑了她對戰爭和衝突的看法。她學到當人們的權利被侵犯、國家遭占領或是處於被壓迫和屈辱時,人民需要取得強而有力的對抗方法,而且這種方法必須跟暴力抗爭一樣有效。

教導非暴力抗爭

拉吉卜大學畢業於麻州西蒙斯學院管理系。十三年前,她開始跟隨夏普,一起發展出一套叫做「自我解放」的課程,這套課程可被視為終止獨裁或其他壓迫的行動策略性計畫指南。多年來,她以此教導全球各地發生政爭之地如何使用非暴力抗爭對付衝突。

拉吉卜認為,談到非暴力行動,多數人總會聯想到甘地和馬丁‧路德‧金,但事實上此行動由來已久,許多美國境內的多數權益,像是婦女平等、勞工福利等當初都是靠爭取得來。不過,由於人們是健忘的,非暴力抗爭的技巧始終被誤解,像是很多人誤以為非暴力抗爭就等同街頭抗議,這其中就大有問題。

「有權勢的敵對陣營不會因為人們的態度強硬或柔軟而屈服。」拉吉卜表示。

有效抗爭需策略

她進一步說明,「有效殲滅對手的非暴力抗爭,並非就形體上而言,而是找出對手所賴以生存的機構,然後切斷這些權力的來源,像是讓士兵臨陣脫逃,藉此解散軍隊;或是透過罷工和杯葛瓦解經濟;或創造地下媒體挑戰政府的宣傳。她舉瓜地馬拉前總統培瑞茲(Otto Pérez Molina)去年因涉貪情節重大被迫辭職的風波為例。

當時,有一群公民先是在臉書上號召於某天相約於首都中央廣場,沒想到當天出現了三萬人聚集於「總統下台」的標誌前聲援,接著他們持續占據廣場數月,還曾經一度在政府機關前擺放數百顆雞蛋,虧官員們要是無法阻止現任貪汙總統繼續參選連任,就把眼前的「雞蛋」當武器吧。

然而,這一招並沒有讓培瑞茲退讓。運動人士最後拿出殺手:全國大罷工;光瓜地馬拉市就有超過四百家企業和學校停止上班上課;期間,全國農夫封鎖主要道路。五天內,培瑞茲總統連同其他十多位政府官員全部下台。

拉吉卜認為,現在全球運動人士愈來愈會搶新聞頭條,但這些個別行動如果不隸屬於一個更大的策略計畫,往往雷大雨小,起不了作用;而非暴力抗爭其實就跟戰事一樣,參與者要受過訓練並有清楚的目標,領軍者要有達成目標的作戰策略。

人類未來的希望

相較於已發展數千年的戰爭技術,拉吉卜覺得非暴力抗爭行動卻少有人研究和指導,這點甚是危險,因為人類過去對付衝突的方法,已不適用於當今所面臨的新挑戰,如美國政府最近就承認他們對伊斯蘭國(ISIS)的作戰策略已呈現膠著。

儘管如此,拉吉卜發現,已有人在用非暴力行動對抗伊斯蘭國。「二○一四年六月,伊斯蘭國攻占了伊拉克北部摩蘇爾市,宣布要在當地學校開設新課程,傳播他們極端的意識形態。然而,開學日當天,一個孩子都沒出現,所有的父母拒絕送孩子上學。家長們告訴媒體,他們寧願讓孩子在家自學,也不要他們受到洗腦。」

「團結力量大。」拉吉卜表示,家長的杯葛也只是一個城市所展現的蔑視行動,要是能整合成一個更大的非暴力行動計畫,將不同凡響。眼前削弱伊斯蘭國勢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出並切斷他們得以運作的一切來源,像是食物供應者、媒體基礎設施、溝通管道、運輸系統、所仰賴的地方企業等」。

「短期內可能很難想像用非暴力行動制裁伊斯蘭國,卻是一個可行的挑戰和選擇。我們可以不斷地精進科技,以符合人類需求;同樣地,也可學習如何讓非暴力行動變得更有效。」拉吉卜表示。

她敦促人類發揮創意,發展出強而有力的非暴力抗爭行動,超越最新的戰爭技術,「畢竟人類的希望不是寄託在譴責暴力,而是在讓暴力銷聲匿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