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林清富 永保服務初心 文化回饋社會

阮愛惠 |2016.04.08
4529觀看次
字級

從汽車零件店起家、一九四七年在台北延平南路五號創立的「順益行」,歷經七十寒暑,而今已從原本日式木造平房店面的格局,發展為台灣知名商用車與大客車代理商及製造商——「順益關係企業」,旗下共有十幾個公司及分布全台各地的服務廠,員工約三千多人。

順益關係企業創辦人林逎翁白手創業,跨越日據與國民政府時代苦心經營,扎根台灣、聯結世界,寫下台灣汽車發展業上的一則傳奇。林逎翁的獨子林清富,在創業當年出生,從小就以接班人的模式被栽培訓練。林清富果然不負父望,自一九八三年三月起接手公司的營運後,即以初生之犢的魄力,實行企業改造計畫,順應法令和潮流重擬經營策略,數年內即帶領「順益」衝上全國百大企業之列,到二○○三年,更躋身台灣前五十大企業。

時值順益集團成立七十周年,已然「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林清富,回首漫漫從業路,心有所感地說:「我的成長歷程,和順益企業息息相關,也和台灣汽車業息息相關。全球汽車產業的興衰,更是我一生關懷之所繫。」

書寫回憶錄 回顧奮鬥史

二○一二年初,林清富開始提筆回顧順益企業發展史,以及他個人的成長史,原本是想趁著記憶所及,追溯自己求學、經營事業的往事,書寫下來與同仁、親友分享,希望做為公司七十周年的獻禮,讓年輕一輩的員工們,能了解公司早期的困境和奮鬥過程。不過真正促使他翻箱倒櫃,找出過去老照片、舊檔案開始爬梳記憶的動力,是來自他內心對人文價值的一貫追求。

林清富說:「我會寫回憶錄,主要來自『不可忘本』的信念。我創辦『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過程將主力放在原住民的資料蒐集和文獻出版,就是要讓後代子孫能了解,台灣原來有這段原住民歷史。而既然都在蒐集原住民的資料,那一直以來支持博物館營運的順益企業和自己的成長歷史,是不是也該記錄下來?」

於是,以《漫步原鄉──台灣第一家私人博物館.商人林清富的故事》為名的回憶錄,終於誕生出來。全書前半敘述他的少年時光及赴日進修回來後,從改革到接班的大事紀;後半則詳記他深耕公益與文化,在音樂及本土畫作的涉獵;以及發心創建台灣第一家合法私人博物館的顛簸歷程。

用商人身分 傳遞本土心

林清富在書前頁上標示著此書「獻給所有關心台灣與原住民的人」,他以超越企業內部文宣的格局,用「商人」的身分,不但分享了他獨特的事業經營理念,更傳揚了他長年來對台灣本土文化的用心與關愛,示現一個企業體在達成利潤的追求之後,如何締造社會責任的落實。

林清富說:「回憶總是甜蜜的,雖然過程有苦有樂,跌宕起伏難以形容,但到了古稀之年,一切都已成過去。我在暮年,還能憶及許多曾交集過的人與事,也算是對自己的回饋,讓我的心靈得到莫大的慰藉。這本回憶錄寫作過程中並不通暢,但多少財富、地位,都比不上它帶給我的安慰。只有愛的付出才有真誠的感受,我過去也曾做過錯事,還好在父母正確的引導下,才不致走入歧途。一個公司的起落和國家一樣,都要有擔當、肯負責的領導人,與團結奮進的成員,才有可期待的未來。父親一生以『不可做惡德商人』為家訓,我秉持至今,也期許接續的人,能本著這樣的精神做下去!」

守業謹慎負責任 始終以人為本

林清富十八歲那年即進入自家「順益行」上班,至二○○四年於順益集團退休後,仍擔當高層的重大決策。「畢竟我們是資方,永遠要承擔最後的責任,不可以出差錯。」他說。

見證了父親的創業維艱,也挺過守成不易的關卡,林清富的心得是:「創業和守成的道理都一樣,基本功一定要打得紮實,遇到困境才懂得變化。奉勸現代年輕人到任何公司服務,一定要待個三到五年,學到這個行業的真實功夫後,想自己創業還不遲。順益和其他公司的不同之處,就是『堅守本業、以服務為重點』,講白一點,就是賺辛苦錢。但是賺辛苦錢也有好處,才存得下來。」

汽車重維修 以誠意留才

林清富指出,賣車和賣房子、衣服不一樣,車子有售後服務的問題。「沒有把握做好售後服務的車種我不敢賣。尤其是商用車,會根據不同的使用狀況產生各種問題,在保固期內要免費維修,客戶希望維修期愈短愈好,所以服務比什麼都重要。」

為了做好服務,分布全台的服務廠必須不斷擴設,成為汽車經銷業者最大的投資成本。隨著土地成本不斷提高,車子的數量和廠牌也一直增加,「缺錢缺人」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順益要克服的難題。「汽車維修工作在日本叫『三K』行業:骯髒、危險、重勞力。很多大都市的年輕人不肯幹,所以我們除了努力招募之外,也和職訓所及學校建教合作,從各種管道招才。」

正因為人才難得,林清富在制度及福利上,也特別厚待資深的員工,所以集團內輕易可見到年資二、三十年的老員工。「世界潮流在變、車子型態一直在變,維修工具也在變,但基本的人性是不變的。『人』字雖只有兩筆畫,但不管在家庭、企業、社會中,都是最難以處理的環節。」林清富說。

長輩贈良言 一生經營觀

二十四歲那年,林清富奉父命到日本大阪近畿三菱汽車公司研習了兩年,從洗車開始學起,歷練工廠及營業部各單位的「做中學」,甚至熟悉當時日本的車牌分類與車輛安全法令等。兩年後林清富帶著豐富的研習心得回到台灣,成為他日後經營順益企業的教戰守則。

當年林清富同時也帶回一幅近畿三菱株式會社社長高橋昇致贈給他的〈初心勿忘〉墨寶,這幅墨寶後來高掛在他的辦公室內,時時提醒當年他在日本的奮鬥精神,與父親的「不可作惡德商人」訓誡,並列為他經營企業的兩大座右銘。

步入熟齡之年後,林清富覺得自己在為人處事上漸趨於老子的思想,凡事喜歡順其自然、返璞歸真。「當年我曾在高橋昇社長的辦公室內看到『和光同塵』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那時我才二十多歲,不解其意,而今卻覺得此言深得吾心。『和光同塵』不是同流合汙,而是隱藏自己的鋒芒,在世俗中謹慎低調的生活。這句話結合『初心勿忘』,實有互相呼應之處,我這一生,帶著這些長輩的叮囑,就像得到受用不盡的禮物。」他說。

熱愛原住民文物 設博物館典藏

優渥快樂的童年生活,以及父母的疼惜眷愛,無形中在林清富的生命裡,種下了「美」的鑑賞力和涉獵文化藝術的興趣。

自小經常和父母一起聽歌、唱歌,開啟林清富對音樂的喜愛;而從小跟著父母到全台各地旅行的美好記憶,觸發林清富藉由收藏台灣本土畫家的畫作,來保存兒時的回憶和追念父母的恩情。

從音樂和美術出發,林清富在偶然的機緣裡,展開原住民文物的收藏。「早先是企業界裡有個『企業家古董會』,大部分都是中國古董或西洋名畫的藏家。但我對那些物件從一開始就無法產生感情,反而對台灣原住民文物愛不釋手。大約自四十年前起,我就陸續收進原住民的東西。」他說。

隨著藏品愈來愈多,林清富原本想成立一間文物館來陳列它們,後來乾脆蓋一座博物館來安置這些珍貴的藏品,這就是「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起建的因緣。

因為熱愛在地的文化藝術,進而創設台灣第一家合法私人博物館,二十二年來,透過博物館展開本土文化教育及國際學術合作交流的計畫,讓林清富在自身事業拚搏到一定的高峰之後,能輕鬆而快樂地切換到另一條生命路徑,馳騁在自己一生熱情投注的精神世界中。

林清富說,因為經商之故,家族中對於政治和宗教的涉入很少。「但宗教教義中的追求真理及行善,我非常的認同。父母過世時,我將各界的白包捐贈到宗教及慈善團體,功德回向給父母和眾生;我也曾捐贈卡車給佛光山教團,對宗教界存有很高的敬意。」他說。

林清富的信仰不在單一宗教,而在「真善美」的追求。他指出:「人類的本能欲望在『食、色』,如何去規範又不違反人性,是每個人都有的功課。我認為人的欲望有三個層次,一是動物的本能;二是心理上的欲望;三是精神上的。宗教追求真理,行善是服務社會及幫助他人,美就是愛好藝術。三者的追求要平衡,人的身心才能平衡,不平衡的話,有錢、有學歷亦無用,一開口人家就知道你是個草包。我這一生很感謝扶輪社服務精神的感召,以及原鄉文化藝術的薰陶,讓我的生命得到相當的平衡及莫大滿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