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築.新文藝】從料亭到文學森林--紀州庵古蹟

文與圖/王錫璋 |2014.12.23
2377觀看次
字級
近幾年來,日據時期老建築維修、復舊,使之成為縣、市立古蹟的不少;這些老建築,在日據時期,多為文官宿舍,政府遷台後,也大多賡續為政府官員、學校教職員的住房。圖/王錫璋
近幾年來,日據時期老建築維修、復舊,使之成為縣、市立古蹟的不少;這些老建築,在日據時期,多為文官宿舍,政府遷台後,也大多賡續為政府官員、學校教職員的住房。圖/王錫璋

文與圖/王錫璋

近幾年來,日據時期老建築維修、復舊,使之成為縣、市立古蹟的不少;這些老建築,在日據時期,多為文官宿舍,政府遷台後,也大多賡續為政府官員、學校教職員的住房。

這些房舍,之所以能保留下來,除了房子尚堪修復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住過的人可能是名人或作家等,所以也就能成為某人紀念館(故居)的,例如:今年才落成的劉真(前師大校長、教育廳長)紀念館、梁實秋故居等。

一些日式宿舍改建成古蹟後,縣、市文化局大多挪為藝文場所使用,如由前宜蘭農工校長宿舍修繕完成的古蹟,成為「宜蘭文學館」,月前才因金城武在這裡拍過廣告而大紅;八月才使用的台北市「齊東詩舍」,則是齊東街老宿舍群之一,也是前空軍總司令王叔銘將軍住過的官邸。

但除了文官、名人宿舍變為古蹟外,最特別的還有一處是從日據時期的料亭(餐廳),修復為古蹟,現在也變為藝文推動場所的,那就是在今年五月二十五日,正式開幕的「紀州庵古蹟」。

位於台北市同安街底,新店溪堤防邊的「紀州庵」,在日據時期,是日本人平松德松家族所經營的料亭。平松家族早在一八九七年隨日本軍隊占領台灣而來台北,最初選在西門町南側若竹町開起「紀州庵」料亭,二十年後事業有成,加上淡水、新店溪河岸航運、休憩業興盛,才在川端町,即今同安街底,開了「紀州庵」支店,而且兼營租船,河上飲宴等事業。

平松家族來自日本紀州(今和歌山縣),店名有「庵」,乃指有茅草頂的房子,故可以想像,「紀州庵」一方面顯示主人來自紀州,一方面也顯示最早的房舍,是有茅草屋頂的;同時取「庵」為名,也有附庸文人風雅之意。

當然,隨著餐廳經營起色,「紀州庵」支店日建擴大,在一九二七到二八年間,除了「本館」改建為鋼筋水泥地面,及擴建二、三樓為木造房子,並逐漸往外興建庭園,再增建長型宴會空間的「離屋」及專供招待貴賓的「別館」。故全盛時期的「紀州庵」支店,實由三層樓的「本館」以及「離屋」和「別館」三棟建物所組成。而「紀州庵」就成為當時以河景和美食聞名的料理屋。

但光復後,平松家族離台返日,「紀州庵」也被政府接收,改為省府員工宿舍,格局受到不斷分割或增建違章建築,原有的料亭樣式和美觀庭園遭到破壞。而最致命的一擊,則是一九九六年和一九九八年兩次大火,燒掉了原「紀州庵」的「本館」和「別館」,只剩的「離屋」,也梁柱毀壞,屋頂漏水,沒人相信它可以浴火重生。

其實,即使只是「離屋」的復建,「紀州庵」這名稱,能起死回生,也還是個意外。

二○○二年,台大城鄉建築研究所學生,正在做社區總體營造的調查,與附近居民訪談的結果,本以協調「紀州庵」旁邊的幾株老樹的保護為主要目標,免得被全面闢為停車場。

但訪談中,城鄉所學生無意間聽聞老居民談到那傾頹的紀州庵「離屋」,在日據時期似乎有一段輝煌的歷史;而且在省府員工宿舍時期,也住過一位有名的作家王文興先生,他的童年就在這裡度過的;後來,更知道,王文興最著名的小說《家變》,就是以這裡為場景的。

於是,台大城鄉所和社區的「同安文化森林促進會」、「城南水岸文化協會」等組織合作,從單純保護老樹的使命,轉化為促進「紀州庵」的復建與藝文環境結合。他們的努力,促使台北市文化局於二○○四年評定殘存的「紀州庵」「離屋」為市定古蹟,並宣布配合周圍社區老樹,將這區定名為「台北文學森林」,辦理藝文活動。

二○一一年,先在「離屋」旁,興建「紀州庵」新館一棟,由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進駐經營,展示推動社區藝文的決心。二○一四年五月,「紀州庵」古蹟正式開幕,並結合新館,展開更多元的文學推廣活動。

現今的「紀州庵」,雖已非全貌,但「離屋」已盡力照原貌和格局修繕、復建,讓應邀來參觀的平松第三代家族,也有時空返回之嘆;只是從近百年前人潮往來的料亭,變成現在藝文活動場所,雖非照舊復舊,但靠著上述有關人員的努力,我們又為歷史留下文化的一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