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管獼猴圈養 讓公敵變生態特色

林傑(新北市/退休國中教師) |2014.12.23
1313觀看次
字級

台灣野生獼猴因為被刻意保育,所以常在公園與農家傷害民眾及學生。

從南到北都有獼猴出沒果園,肆無忌憚的採食,因為無法加以拘捕和有效驅趕,台灣獼猴已經是農地的新災難。加上動物保護協會等團體繼續予以「呵護」,屆時釀出人命與農民自力救濟,所造成的國家形象傷害,相關單位應該做出兩全其美的因應。

動物保護專家堅持會危害農作物、侵擾民宅的獼猴僅有三千至五千隻,大多數的獼猴都在山林生活,和人類沒有太多交集。況且獼猴是靈長類,具有高經濟價值,可作為醫療、科學研究上非常好用的實驗動物,若從保育類名單剔除,民眾將可飼養、捕捉、任意捕捉,可能棄養或刻意繁殖買賣,屆時台灣獼猴面臨的保育困境,將大於現在的獼猴危害。

當這些專家學者只要一天不放棄堅持,台灣獼猴被保護的事實都會存在。讓學生、遊客、農民提心吊膽與惴惴不安都會持續的!

當人都有身家財產受到威脅時,相關獼猴除了堅持列入保育外,積極的做法才是重點。

雖然農委會預計明年一月起展開驅猴大作戰,執行驅趕、結紮和捕捉移除等三階段計畫,希望找出人猴間相處的平衡點,兼顧民眾權益生計與動物保育。

但就現實面而言,執行驅趕是下下之策,因為由甲地趕到乙地,也只是「以鄰為壑」而已,即便是趕到深山去,群聚的獼猴對上山工作或旅遊的民眾更是多了風險。至於結紮的結果,或許可以減少獼猴大量的繁殖,但是並沒有改變已經存在的數量呀!

捕捉移除的問題,當幾個縣市的動物園已無法容納更多的獼猴時,這些猴類何去何從,不是製造更大困擾?

當獼猴不一定是人們的朋友時,政府何妨透過每一縣市的農業主管單位,要求將獼猴列入「納管」。

或許無法像處理流浪狗方式,期待愛狗人士主動出面認養,但是何妨將出沒在農園、公園,乃至學校附近的獼猴再捕捉、結紮後加以集中圈養,透過地方政府編列的預算、民間固定的捐款,加上有愛心的動保義工貼心照顧。

當每一縣市、鄉鎮市的「獼猴園」變成觀光景點,變成生態教室,變成動物實驗取材的固定場所時,台灣獼猴就不再是台灣人的「公敵」。

林傑(新北市/退休國中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