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幸福事

文/人間社記者邱雅芳 |2019.10.20
2974觀看次
字級
慧倫法師 圖/佛光山法寶堂提供
慧靜法師 圖/佛光山法寶堂提供
黃書瑋居士 圖/佛光山法寶堂提供

文/人間社記者邱雅芳

佛光山法寶講座十月十三日在法寶堂舉行,主題「人間最大幸福事」,由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法寶堂園藝組慧靜法師、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主席黃書瑋與談,一起探討西元七世紀的《六祖壇經》對禪宗、佛教的影響。

禪不是出家人的專利,也不是只有深山古剎裡的老和尚參禪入定,因為禪就是佛性。慧倫法師表示,《壇經》是一部闡述真心本性、充滿生命智慧的寶典,指出人們面對生活種種問題考驗時,應該反觀自心。《壇經》讓禪宗發揚光大,連現代西方國家都開始注重「禪」。

禪即是心,就是佛性。在星雲大師著作《六祖壇經講話》中,提到佛不向外求,即心是佛,能肯定即見性成佛。以禪宗公案「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六祖惠能大師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說明法本在自心,應從自心中證悟。

六祖惠能曾對五祖弘忍說:「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慧靜法師提及,自己就讀佛學院時,一位老師曾要求大家寫下來到佛學院想要什麼;一年後,請大家重新寫一張,並將一年前的發還,檢視自己一年中的變化。

世間人總是向外看,而不看自心。《壇經》教大家求心中的佛,人間音緣〈佛在汝心〉歌詞也提醒大家「聖人求心不求佛」。慧靜法師表示,修行如同手機通話,網(往)外很貴、網(往)內免費,重要的是向內心修正,顯發真如自性。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壇經》的見性即不思善惡,「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不落善惡兩邊的執取,呈現清淨的心性。「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世人有八萬四千種煩惱塵勞,如果能以般若智慧來觀照,對於一切諸法不執著也不捨離,就能見性成佛。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慧靜法師提醒,要找到自性不能只看表象,以「參話頭」制心一處,認識自己,追究生命最根本的來源,在話頭上迴心返照、了達自性。

黃書瑋分享,閱讀《壇經》後,發現以無念、無相、無住作為修行法門,主要是使人人能「明心見性」。《壇經》是唯一一部由中國人講述的經典,內容是惠能大師求法歷程,能感受其求法心切。並以「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說明人人有佛性。

惠能大師倡導見性成佛,讓禪宗一花開五葉,使佛法在中國社會普遍流傳。對於中華文化及佛學思想產生承先啟後的作用,從宋明兩代理學家的語錄可見一斑。甚至影響現代社會,學禪蔚為風潮,成為重要的佛教課程之一。

黃書瑋說,閱讀星雲大師著作的《六祖壇經講話》,了解隨緣不變的無住修行、心無憎愛的無念修行、僧信平等的無相修行,在家人如果能依法修行,自心清淨、對父母盡孝道、對同事相惜相扶,就是處於自性的西方極樂世界,也印證「佛法不離世間覺」。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