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

文/人間社記者洪佩蓮 |2019.07.21
4801觀看次
字級
曾稚棉居士 圖/人間社記者戴良雄
張雅涵居士 圖/人間社記者戴良雄
洪明成居士 圖/人間社記者戴良雄
慧覺法師 圖/人間社記者戴良雄
妙南法師 圖/人間社記者戴良雄

文/人間社記者洪佩蓮

佛光山法寶講座七月十四日在法寶堂舉行,禮請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主持,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教務老師慧覺法師、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曾稚棉、三好體育協會辦公室主任張雅涵、佛光山南屏別院青年書院德學長洪明成與談。

妙南法師說,學校的老師,希望大家做最好的學生;家庭裡的父母,也要兒女做最好的子孫。其實,不要從上面要求下面,應該全體平等一致,每個人都要求「做最好的自己」,期待自己變得更好。

曾稚棉十六歲遠赴加拿大深造,原本帶著滿滿的自信出國求學,誰知因文化及語言能力落差,學習不如預期的順利;當老師點出曾稚棉的不足,希望他降級就讀,帶給他好大的挫折感。

「要裡子還是要面子?」曾稚棉決定接受生命挫折的挑戰、考驗。接觸宗教,順著因緣走下去,是曾稚棉人生的轉折點;完成博士課程,機緣成熟,任教於佛光大學,實現了宗教與教育、工作結合,感受師生互動交流微妙的情誼。

曾稚棉感恩過去的困難與苦難打破自己的局限,接受生命的變化;感謝貴人相助,宗教帶給自己感動。他也想把這份感動帶給別人,誠如星雲大師所說,感動的世界最美。教學相長,從打擊變成圓滿,成就生命的感動。

張雅涵分享,二○一二年六月大學畢業,二○一三年十月到佛光山三好體協會任職迄今。回想初期,辦公室只有一、兩個人;慢慢的,有了團隊,成員個性卻不一,深感帶人不易,為此煩惱隨之而來。法師告訴他:不能用自己的標準看待別人,並以孟嘗君三千食客的故事,提醒他每個人都有長才。

回想大師「我在眾中、眾中有我」的提示,放大別人的優點、縮小自己;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學習包容。大師說,運動跟做人的道理一樣,品德比球技更重要。大師的一番話改變了張雅涵自以為是的想法。

張雅涵以今年四月上海海峽盃籃球賽影片分享,球員在閉幕後,以感恩心協助善後、整理場地,回饋大會。他們謹記法師教導,要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世界;生命的勝負取決於態度,不在球場。一場賽事,不只切磋球技,交流感情,更學到三好品格。

慧覺法師從小就跟著阿嬤到道場拜佛,參加農曆七月的地藏法會;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後,參加佛光山短期出家。在佛光山上,專心思考日後要走的路;在佛學院的磨練,學會改變自己、直下承擔。

生命的過程是不斷的學習、成長,慧覺法師說,修行是核心,學習四大菩薩的精神:悲、智、願、行;學擊鼓,用法鼓供養大眾;透過威儀訓練,攝受身心,以「天下無不是藥的草」自我勉勵;並貢獻所學、分享經驗;大師給的法名「慧覺」,讓他找到最好的自己與定位。

今年二十九歲的洪明成分享,十八歲到美國學習,因好友驟逝,久久走不出喪友之痛。媽媽帶領參加法會,法師開示,遇到無常、意外要懂得轉念,不要鑽牛角尖,要有正確的信仰。讓洪明成心念一轉,「朋友或許在西方極樂世界呢!」瞬間一掃心中的陰霾。

在法師的鼓勵下,洪明成就讀佛光山南屏別院青年書院,承擔德學長,他用關心、溫暖、鼓勵,陪伴書院的同學,更用大師「四給」的精神特質去感動、幫助大家,發願帶領更多年輕人學習佛法。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