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重現鶯歌的一些土地記憶

林明德 |2017.01.04
2085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林明德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執筆人:林明德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歲末基金會夥伴共同完成了《鶯歌仙境碧龍宮》,個人覺得深具多重的意義,既貫徹基金會的宗旨——挖掘族群人文、整合民俗藝術,又為鶯歌重現土地記憶,更替台灣宗教文化增添史頁。

二年前,和成資政邱弘茂發願想為龜公廟出書,特別委託基金會執行。我們立即成立籌備委員會,擘畫幾個論述面向:歷史沿革、神明祭祀由博士生李建德負責;建築藝術由李乾朗教授負責;多元的人文底蘊由我負責;攝影則由金成財負責。經過兩年的實地踏查與訪談,終於完成一項「無中生有」的文化工程。

提起鶯歌,一般人的印象立即會浮現兩句諺語:「鶯歌出碗盤,三峽出鱸鰻,大溪出豆干。」「好天著坱,歹天著膏。」鮮明的指向鶯歌陶瓷產業與歷史形象。然而,對於龜公廟之於鶯歌,恐怕是令人無法想像的關聯。

碧龍宮在鶯歌區建德里的牛灶坑山上(今名建德山)。日治時期,曾明紅在山上墾殖,發現大樹下一塊兩尺見方的石頭,好像一隻背部呈現八卦圖紋的神龜。他敬奉為神明,虔誠膜拜,沒想到哮喘痼疾,不藥而癒。靈驗事蹟驚動鄉里,大家跟著前往山上參拜龜型石,並在周圍搭設草棚,尊稱靈石為「龜公」;後來,就地取材,以石頭修築小型廟宇。

龜公的神異與靈驗,名聞遐邇,本地、外縣信眾絡繹於途,地方仕紳便發起募捐,為龜公改建廟宇,由於山勢陡峭,建材都由信眾徒手搬運到山上,一九四八年十二月竣工。因為龜型石背部有八卦紋理,符應古籍「伏羲見白龜出而畫卦」的記載,耆老倡議將龜公聖號與八卦祖師、伏羲大帝相綰合,擲筊獲得允許,正式命名為「碧龍宮」,不過民間信眾依舊稱為「龜公廟」。

龜公聖誕為三月十六日,鶯歌全民總動員,廟會活動、神像遶境,家家戶戶擺設流水席招待親朋好友與外地前來參拜的信眾。耆老林根成曾將當年廟會場面拍成紀錄片,為「三月十六龜公生,鶯歌鬧熱到半暝」留下珍貴的民俗采風。

碧龍宮的龜公神祇屬於台灣道教信仰的「原生種」,其配祀神祇有福建湄洲島的天上聖母與浙江普陀山的觀音佛祖,以及關聖帝君。一九九五年,新廟竣工,包括前、後殿、左右配殿護室全完建在一座五層樓(依山勢地形)的方形大台座之上,眾神齊聚一廟,守護鶯歌。正殿懸掛一方匾額,題曰「鶯山巖碧龍宮」,儼然是廟宇的身分證。

碧龍宮廟貌雄偉,整體建築配合自然地形,以建德山為屏障,前臨大漢溪,對岸西邊有朝山「尖山」,南方與三峽、鳶峰相對,可遠眺石門水庫,屬於襟山帶水的好地理。李乾朗教授曾讚歎:「在台灣可謂極為難得之風水寶地,猶如洞天福地之仙境。」

其外貌遵循臺台灣傳統寺廟的形式,屋脊作燕尾式,後殿則融入中國北式屋頂,屋脊改為龍吻,加上左、右配殿護室,成為一座融合南北寺廟元素的廟宇。值得一提的是,在重建過程,碧龍宮執事們以三峽祖師廟為借鏡,在信仰場域注入許多人文元素,為寺廟充實內涵。他們敦聘一流匠師,經過五年才完成宛如藝術般的殿宇。例如:正殿一對雄偉的蟠龍柱、多樣的石垛雕刻造型、屋頂斜脊龍鳳的裝飾;正殿內威武的門神彩繪、精細的「網目斗栱」,與莊嚴玉觀音、玉媽祖神像,營造出一種神聖的場域氛圍。

之外,碧龍宮以文字作為裝置藝術的元素,契合龜形石背部八卦紋理,透過匾聯、詩詞與處世箴言,形塑文字神宮,這恐怕是全台唯一僅有的。經過兩年的踏查,我們不僅為龜公解密,也完成《鶯歌仙境碧龍宮》,重現鶯歌的一些土地記憶。最後感謝邱弘茂的支持,與受訪者的幫忙。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