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宇聲/送東西 是學問也是學習

李祖翔 |2013.07.27
1776觀看次
字級

近十年全球興起企業擔負社會責任的風氣,台灣許多龍頭企業也跟進,不過在人們一窩蜂集中做某一件事時,很容易忽略了受助對象的實際需求,甚至好意淪為對方的「新麻煩」,關於這點,台灣人壽康福通訊處總監、也是委員會總召集人的嵇宇聲,在帶義工送禮物給花蓮卓楓國小學童時就考慮到了。

首先,去花蓮送禮物,他們只願意收孩子當下寫好的賀卡,婉拒媒體和官員的跟隨。

其次,嵇宇聲說,要準備「體貼的禮物可不容易」。例如腳踏車,每個年級的孩子身高都不一樣,所以事前團隊要思考調整座椅的高度;有了車,車子的用途是什麼?上學使用嗎?如果是上學的交通工具,要不要加裝書包架?他們有沒有書包?在山上,腳踏車會不會被偷?是不是該加裝大鎖?如果是為他們送衣服,除了保暖衣物,他們需不需要制服?制服圖案要不要有原住民的圖騰?把禮物送去的時候,他們是否正在考試期間,會不會吵到他們讀書?「我們的考量就到這裡了嗎?當然不止!」團隊還要想後續關懷,天冷時孩子有沒有襪子穿?明年的鞋子夠不夠?「這些考量都只希望孩子用得貼心、拿得歡喜,不是送東西而已。」

送貼心的禮物給孩子是需要精心規畫的,可怎麼送過去、要花多少預算,又是一門學問,所以嵇宇聲說,送關懷到偏鄉是一種學習,學著體諒他人,也考驗做事的能力。

志願服務對他而言,還是個人精進的方式,助人不是口頭禪,如何引導、執行是需要磨練的,「我們不是聖人,但無條件的付出可以學會放下執念。」

服務也讓他的團隊學會尊重工作本身的價值,例如老客戶身體不好了,員工會陪他們就醫,有的客戶子女都在國外,就安排公益活動,帶他們參加,「藉著公益,我們把為衝業績才靠近客戶的印象,昇華為陪伴客戶一起生活的觀感。」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