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文學推手-- 陳君玉

張馨文 |2012.04.11
4397觀看次
字級

如果現在讓你想像八十年前的台灣,你腦中出現的,是不是稻穗在無邊際的大地隨風搖擺,穿著樸實的人們在土瓦房舍的街道中穿梭的景象?如果你以為那個年代的台灣這麼不開化,可就錯了喔!

時光倒回一九三三年,當時台灣受到日本西化的影響,思想也被新時代的思維衝擊,雖然還在日本殖民之下,但流行的浪潮已從年輕人的心中澎湃湧出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一位記錄這個改變的作詞家──陳君玉。

陳君玉,大稻埕人,生於西元一九 六年,父親是人力車夫,由於家中生活貧困,他無法順利就學,輟學後當過小販、學徒,後來到印刷廠擔任撿字工人,在友人的引領下,前往中國東北的日商報社工作。這份工作改變了他的命運,不僅讓他識字,還能閱讀與說一口流利的北京話。

陳君玉從東北回到台灣後,開始文學創作,寫新詩和小說等, 名的《工場進行曲》小說在《台灣新民報》連載,他並成立台灣文藝協會,推動台灣的新文學運動。

展現文藝才華的陳君玉,之後被網羅至當時的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當文藝部主任,創作了多首知名的台灣流行歌謠。

許多歌謠都反映那個年代的人文與情感,陳君玉作詞的〈跳舞時代〉,就讓人深刻感受到八十年前,台灣年輕人受先進思想的衝擊,從剪髮辮、不纏腳到追求自由戀愛與娛樂的風潮,即使是現在,看起來依舊時髦不已。若不是陳君玉寫下的這首歌詞記錄當時的流行文化,我們可能會以為先民處在含蓄的封閉年代呢!

陳君玉的文學與歌詞創作,讓他成為一九三 年代相當具代表性人物,尤其他精通北京話,日本投降後,他投入了國語文學教育工作,堪稱推行國語運動的先驅人物之一,晚年並任教於樹林中學以及鶯歌中學。

陳君玉的好友──台灣史學家王詩琅,曾描述他:「處世嚴謹不苟且,對人生抱持嚴肅的態度,決不是個無行的文人或行為浪漫的作家。」〈補破網〉作詞人李臨秋也說:「陳君玉是我們這群當年投效流行歌壇年輕人中,最有真才實學的一位。」

可惜天妒英才,陳君玉一九六三年因肝癌病逝,享年僅五十八歲。他在有生之年,以文學記錄社會脈動與情感,不論是歌詞、詩與小說,才華實令後人讚佩。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