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性食物與惰性食物

陸小芬 |2009.12.19
8331觀看次
字級

阿蘇吠陀認為食物可以粗分為兩種,一種是悅性食物,一種是惰性食物。悅性食物就是良性屬性的食物。

悅性食物描述的是平靜、純淨和平衡的屬性,能生成最高生命能量,這種力量會讓心靈表現出穩定、平靜、寬恕、有營養的,味道不會太辛辣,略帶甜味,這類食物進入人體之後,極易消化,不易堆積尿酸和毒素,所以長期食用悅性食物的人,通常都會長壽,不易衰老,有充沛的活力,很少罹患疾病,並且心情常保持愉快、祥和,不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

悅性食物包括所有水果、穀類、豆類、堅果類和大部分的蔬菜(除了洋蔥、蒜、蔥、韭、菇類以外)。

另一種是惰性食物,是宇宙中代表遲鈍、腐敗、墮落、衰退,甚至於死亡的力量,當這種力量,完全支配心靈時,就會表現出無精打采、反應遲鈍、憂鬱不安、粗魯、仇恨、慾望難耐的情緒,身體機能也會開始衰退,經常容易生病。

惰性食物包括肉類、海鮮類、蛋、香腸、醃製品、受到污染不純淨的食物,如加工食品、過期的食物等。

大凡殘害其他生命而取得的食物都是屬於惰性食物,如肉類、魚蝦等,這些食物通常不利於消化,又容易腐敗,很容易在體內產生酸性毒素,並讓心靈受累,表現出焦躁不安、沒耐心、充滿負面思考的特質。

為了身心靈的平衡,日常飲食最好多吃悅性食物,少吃惰性食物,這個意思並不是要每個人都吃素,雖然從阿蘇吠陀的養生觀念來看,吃素是最健康、最營養的飲食方法,但吃素該是自己願意且樂意去做的選擇,不需要勉強,也不必要求自己在短時間內就要放棄所有的惰性食物,這樣反而會造成壓力,讓吃飯變成一件難過的事。

畢竟人們的飲食習慣是長久養成的,也受到周遭影響,要一下改變很困難,建議宜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增加悅性食物的比例,減少攝取惰性食物,然後自己去感覺身體的變化,當可以感覺到悅性食物帶給身體的能量時,自然就會知道要如何取捨。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