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除名】在地民意vs.世界民意

 |2008.06.28
1041觀看次
字級

德勒斯登的教堂修復令人讚嘆,但其文化景觀「易北河谷」2004年甫列入世界遺產,2006年即因要興建現代橋梁,面臨除名。

去年六月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宣布,新橋的設計威脅世界遺產,列入危險地區名單,並限十月前另提設計,或以隧道取代。結果,當地居民表決,執意興建。遺產委員會今年在加拿大舉行的年會中,將做最後決議。

去年歐洲評論國家經濟競爭力,除了知識經濟、創意經濟,人文經濟也視為重要一環。因此,重視歷史古蹟的西班牙(全國古蹟三十餘萬處)、重視環保生態的芬蘭、重視人文的挪威及捷克,都因此列為經濟力強國。

但古蹟與現代化的矛盾的確常見。易北河民眾對交通便利的需求,槓上的是世界級遺產,「在地民意」與「世界民意」孰輕孰重?至於嘉義郡役所,部分議員認為是無保留價值的違建,指主張保留是少數聲音,議會才代表真正民意,要求儘速拆除。「誰的民意?」也引起紛爭。

日本沖繩首里城也在二戰中遭美軍轟炸,幾乎夷為平地。戰後也原樣重建,結果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帶來很大的文化資產及觀光價值。台灣整修古蹟,遇到爛的大都拆掉換新,整修後看起來嶄新亮晶晶,古味都沒了。

修復古蹟、維持原貌的觀念,還有進步空間。如果易北河的現代橋粱古色古香,使德勒斯登這個「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不失古意,有沒有可能?來不及了,新橋已經動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