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有禁忌 3大族群小心泡

陳玲芳 |2020.02.25
6074觀看次
字級
足浴可鬆解忙碌的現代人一天的壓力勞累。圖╱資料照片
腳底穴位圖。圖╱資料照片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腿部」被視為人體另一個「心臟」,因為離心臟最遠,平常靠小腿肌肉收縮回流,血液循環較差,中醫師表示,「足浴」利用外溫,協助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不但可改善睡眠品質、緩解經期不適,也能幫助消化、減少腸胃不適,同時活絡筋骨。

《黃帝內經》有云:「人之衰老始於足,足血盈則身心健」,中醫十二經絡中,循行足部之經脈就有六條,其中又以肝、脾、腎三條經絡最為重要,不僅調控睡眠、情緒、消化、泌尿及生殖系統,也可增加下肢循環、緩解腿部筋骨不適,透過「足浴法」可鬆解忙碌的現代人一天壓力勞累,較全身洗浴更方便也更養生。

飯後或空腹

不建議泡腳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醫師黃琦雯說,對一般人來說,「泡腳」確實是很好的養生法,但也要留意禁忌,尤其三大族群如糖尿病患者、正在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以及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多加小心,才不會「泡」出問題。

黃琦雯提醒,因糖尿病患的免疫系統較差,若有傷口恐有感染風險;正在接受化療後的癌症病患,末梢神經遭破壞變得不敏感,泡腳時要注意溫度,以免燙傷;此外,嚴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不宜頻繁泡腳,更不適合泡澡,因為溫水浴後血管擴張會造成血壓下降,心血管疾病患者循環不佳,血液難回流於心臟,反而會造成血壓浮動過大或水腫,若泡太久脫水或出汗嚴重,血液變濃稠,恐有血管阻塞風險。

至於一般民眾,若腳部皮膚龜裂或足部有傷口時,也不建議泡腳,因為如果是細菌性感染,恐有蜂窩性組織炎的風險;而飯後、運動後、空腹時,也不建議馬上泡澡或泡腳。

黃琦雯說,吃完飯後立刻洗澡,會讓血液往體表流動,胃腸道的血流量減少,容易消化不良;運動後體溫升高,微血管擴張,需透過皮膚大量排汗帶走熱氣,如果馬上洗澡,不僅會使熱氣無法散出,同時也會讓血液流向肌肉和皮膚,導致其他器官供血不足;空腹時血糖低,溫水浴使血液聚集於體表,會導致腦部供血量減少,容易發生頭暈。上述情況,都建議應等待一小時後,再泡腳或洗澡。

三陰交穴位

有助血液循環

泡腳建議方法,水位超過腳內踝以上約四指幅,因穴位「三陰交」位於此處,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是幫助血液循環重要穴位;如腸胃功能不佳,可將水位升高至膝窩下四指幅,此處會經過「足三里」,是幫助消化的重要穴位。

溫度方面,一般洗澡溫度即可,約攝氏三十九至四十二度,低於體溫則無泡腳的功效。時間控制在十五至二十分鐘,覺得身上微熱,額頭上有汗即可。

黃琦雯建議,如果想要改善手腳冰冷、風溼痹痛、經痛、失眠、腸胃蠕動功能不佳者,可以加入藥材像是川芎、獨活等,能改善局部血循不良。若有需要,務必找合格中醫師進行諮詢及診療,切勿自行購買來路不明藥物,以免保健不成反傷身。她也貼心叮嚀,無論泡澡或泡腳,都會微微出汗、脫水,藥浴後,記得要多補充水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