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格花帔 打造金門新意象

 |2020.02.24
3301觀看次
字級
花帔上有紅棉線繡上的卍字,有驅邪功能;縫上圓形鉛片,盼孩子有「人緣」。 圖╱中央社
花帔是金門傳統育嬰包巾。 圖╱中央社
金門獨有的「花帔」,如今躍上野餐墊,結合歷史與時尚。 圖╱資料照片

【本報金門訊】黑白相間的格子布,對金門人而言有著濃得化不開的情感。它是傳統的育嬰包巾,名叫「花帔」,在地有志之士打算推廣花帔,讓它成為除了風獅爺、高粱酒外,最能代表金門的意象。

六尺見方、黑白格紋的棉麻大方巾「花帔」,是金門傳統的育嬰包巾,主要用途在包覆嬰幼兒,為他們擋風遮陽。花帔上用紅棉線繡上一個卍字,有驅邪的功能,並縫上一對圓形鉛片,期許孩子有「人緣」,包巾四個角分別縫有小紅標,稱「四角虎」,寓意吉祥。整塊花帔傳達長輩期盼孩子平安長大的心願。

野餐墊、領帶

傳統變時尚

在嫁娶中,花帔是新娘的陪嫁之物,供日後養兒育女所需。另外,加冠、上梁等慶典時節也少不了花帔妝點;演出傀儡戲時,戲台布幕上也會掛有一塊花帔。

金門縣商會理事長李有忠說,由於父親是雕刻師傅,擅長製作神輦,他從小看到花帔布,對花帔情有獨鍾;如果在台灣看到有人使用花帔育嬰包巾,八九不離十是金門人。

長久以來,李有忠一直思考除了風獅爺,還有什麼是最容易辨識的金門意象。二○一五年他擔任文化局輔導地區文創產業案總顧問,力推花帔文創品,在他巧思下,花帔化身為野餐墊、保溫包、領帶等文創系列產品,令人驚豔,當時量產了部分花帔產品,但後因預算和人事更迭未能繼續生產。

坊間傳說花帔是南宋朱熹擔任同安縣主簿期間,看見婦女在街上露臉出入而發布告示,要求婦女出門必須以布遮臉,後來演變到運用在嬰幼兒身上。

但本地文史工作者楊天厚質疑說,早年農業社會,百姓每天為生活忙碌,只要平安無事就好,長輩交代花帔可以避邪,晚輩照做,就這樣代代相傳下去,由來實在不可考。

歌詞、文章

凸顯思親之情

金門知名作家牧羊女最近發表〈花帔寂寞花帔不說〉散文,形容花帔布的黑白格子是白虎星,細的線條是天羅地網、百邪不侵,十分傳神。金門歌手流氓阿德創作的歌曲〈花帔〉,描繪花帔是「母愛編織的天羅地網,蓋著你身軀,保護你遠離世間的妖魔鬼怪」,在在凸顯花帔深深牽引著金門人的思親之情。

軍旅退休的呂厝村民林相吉,有感於花帔的深厚文化底蘊,把奶奶生前經營的柑仔店外牆彩繪花帔格紋,吸引不少人打卡拍照。他說,奶奶過世後老屋荒廢多年,直到他二○一六年回金門定居,才利用文化局經費活化再生,全由他一人粉刷完工。

林相吉現在從事文創襪設計製作,他正規畫花帔屋作為文創襪專賣店,盼成為熱門的景點,吸引更多人認識呂厝這個小村落,進而了解金門特有的花帔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