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本緣故事】觀世間實相 離憂悲苦惱

文/書緣 |2020.02.16
3032觀看次
字級

文/書緣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梵志,在祇園與舍衛城之間,耕種一片稻田。當時稻米已成熟,不久就可以收割。梵志早上起床,走到田邊,看見稻穗成熟,心中不勝歡喜,想著自己的努力即將有成果收獲,目不轉睛的看著稻禾,捨不得離開。

當時,佛陀和比丘們正要入城乞食,遙見梵志的喜不自勝。佛陀便對比丘們說:「你們看見那位梵志了嗎?」

比丘們回答:「看見了。」

佛陀說完就沉默的入城,乞食結束之後,各自回到精舍。

當天晚上,天上下起大雹雨,把田中稻禾都摧毀了;而梵志的女兒,也在當天夜裡死亡。梵志因為這些事故,心中憂愁悲傷,啼哭不止,沒有人能勸得住。隔天,比丘們持鉢要入城乞食,聽到梵志因為家中的災害事故,整天悲傷啼哭,沒有人可以開解梵志的憂傷,勸止他的啼哭。

比丘們乞食結束,回到佛陀所在的地方,向佛陀報告梵志的狀況。話才剛說完,就見梵志一路啼哭的來到佛陀面前。

佛陀知道梵志的悲傷與憂愁,對梵志說:「這世界上有五件事是無法避免,也無法逃脫。那五件事呢?一是將要損耗的事,想要使它不損耗,是不可能的;二是將要消滅的事,想要使它不消滅,是不可能的;三是將要因病瘦損的事,想要使它不因病瘦損,是不可能的;四是將要衰老的事,想要使它不衰老,是不可能的;五是將要死亡離去的事,想要使它不死亡離去,是不可能的。世間凡人沒有道德與智慧,看見了世物的損耗、消滅,仍至老、病、死的到來,就開始憂心煩惱,心生悲哀,呼天搶地,徒勞損傷身體,但對一切事物卻都沒有任何助益。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不知道世間的實相即是如此。

「梵志啊!如果心中清明,如實了知世間實相的人,看見世物的損耗、消滅,仍至老、病、死的到來,不會引以為憂。為什麼呢?因為明白世間實相的人,都知道『不是只有我家損耗消亡,世間所有的人都一樣會有損耗消亡,我怎麼可能獨自逃離呢!』

「梵志啊!你要用智慧去思量分別,『我今天已經損耗消亡了,又因為損耗消亡而導至悲傷煩惱,啼哭不止,坐不能食,臥不能眠,臉色滲淡無光,這只是讓和我有怨的人高興,讓和我親厚的人耽心,對事情並沒有任何幫助。而且因為我的悲傷,不理家事,不想辦法修補損耗,就算是這樣,也無法讓失去的東西失而復得啊。』你如果能如實的這樣去思惟,遇到世物損耗消亡,仍至老、病、死的到來,都將不會再有憂愁了。」

佛陀以此因緣,為梵志說偈頌:

不以憂愁悲聲,多少得前所亡,

痛憂亦無所益,怨家意快生喜。

至誠有慧諦者,不憂老病死亡,

欲快者反生惱,見其華色悅好,

飛嚮不及無常,珍寶求解不死,

知去不復憂追,念行致勝世寶。

諦知是不可追,世人我卿亦然,

遠憂愁念正行,是世憂當何益?

佛陀又為梵志說世間實相,諸行無常,要及時布施、持戒、行善、去惡,如此可得人天福報,離苦得樂。梵志聽完佛陀所說法意,憂愁化解,心意向正,如實徹見苦、集、滅、道四諦真理。

梵志心開意解之後,當下即證得初果,就像染布一樣,所聞熏習為善法,心意即為善好。於是梵志起立,以頭面頂禮佛足,合掌說:「我今天真正開悟,就像鏡子照物,如實自我觀照,如實得知四諦真理。從今已後,我歸依佛、法、僧三寶,請佛陀接受我成為清信士,奉行五戒,盡形壽淨潔不犯戒。」之後繞佛三匝而離去。

──節譯自《佛說義足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