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34 沙利文與強納森善用攝影 捕捉當下 創造奇景

楊慧莉 |2020.02.15
1727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手機多功能的發明,讓拍照變得容易,可以走到哪拍到哪,但你可曾因此忘了要好好享受當下?攝影師沙利文卻能在拍與不拍之間找出平衡點,而攝影師強納森卻無此困擾,他把鏡頭當畫筆,用影像創作,以各種奇異的念頭翻轉世界……

拍出感動
沙利文的鏡頭  來去自如


艾琳.沙利文(Erin Sullivan)是一位美國攝影師,幫美國跨國軟體公司「Adobe」、日本電器品公司「Sony」、美國觀光局等公司機關攝影;此外,她身兼多職,包括擔任美國娛樂公司「REI」迷你系列影片的主持人。

在其職業生涯中,沙利文帶領青少年走出戶外,花許多時間學習和全球走透透拍攝故事。過程中,她探詢戶外活動的未來發展性,也學到生命本身就是一場跨學科的教育歷程,鼓勵每個人帶著某種「意圖」的好好去發揮它。

為何忙著拍照

事實上,「意圖」也是沙利文攝影生涯中的中心思想,她常想著要透過鏡頭表達些什麼。儘管是有自覺的拍攝,她也曾對這種走到哪拍到哪的行為感到有些困惑。

比方說,美國猶他州峽谷地國家公園的天然拱橋在日出時的景色棒呆了,許多攝影師都愛從拱門底部拍攝日出時的光芒。沙利文也曾拍過這樣的照片,而她在按下快門的那刻,她身後就有三十個人也在拍。當她把照片放在網路上分享時,發現已有不少雷同的照片上網,而她只是共襄盛舉罷了。

除了跟大家一樣在相同景點按下快門,沙利文也留意到每到一個熱門景點,好比說亞利桑那州的馬蹄灣,就看到一群人拿出手機、相機拚命拍照,接著就回到車裡,或是走回原路,感覺大家好像都忘了要好好的身歷其境,用自己的肉眼好好欣賞一番,讓她不禁要問,「為何大家在第一時間都只想到要拍照?」

拍不拍看情況

沙利文拍照時,反而會留意地景的微小細節,將湖光山色、大自然的完美身影盡收眼底。對她而言,用鏡頭捕捉世界之美和複雜性就像幫所愛的人畫肖像。每張她所拍攝的照片都有她想傳達的訊息,因此取景的選擇上總是有所取捨。有時,她分享這些照片,有時只是自己拍著好玩。

沙利文曾因工作之需得知南加州大學迪奧(Kristin Diehl)和其同事的研究,他們研究拍照之舉對盡興的影響,發現拍照的人其實會玩得更盡興,而非掃興,只是要視狀況而定。比方說,如果有人拍照,只是為了分享,而非自得其樂,自然也無法增進樂趣。

身為攝影師,沙利文分享自身經驗,藉以印證學者所說。比方說,一次阿拉斯加之旅,她拍下了水中棕熊照片。當時,她跟其他四名攝影師在船上,當棕熊靠近他們,與這些熊隻眼目交接時,覺得萬物合一,感動到筆墨難以形容,這時拿出相機拍下那珍貴的一刻,絕對對經驗是有加分的效果。她永遠記得小熊跟在母熊後頭時那動容的一刻。

不過,有些時候,沙利文便選擇把拍照拋諸腦後。比方說,她飛去南太平洋東加島與座頭鯨共游時,帶著相機,讓她覺得有壓力,無法好好享受難得的經驗。

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經驗,要她不拍也難。舉例而言,她曾造訪澳洲地標烏魯魯(Uluru),那是沙漠中一座巨大的岩石,對當地原住民而言它是一塊神聖之地,而有些特殊點是禁止近距離拍攝的。不過,這反而成了一項鄭重的邀請,邀她親近當地文化,對這裡的原住民部落有更多的了解。這種與地方的連結,讓她更想透過社群媒體分享給大眾,於是便遠距離的拍下了一些人文景致。

當你想拍照時

而沙利文不僅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世界各地風光,也分享生活點滴。對她而言,讓人們看到她生命故事、人生觀點的片段,除了提醒自己其人生並不孤單外,也協助她與人建立一種互助的社群,在他人有需要時給予相同的支持。

因此,儘管已經有很多人在同個景點拍照,沙利文仍鼓勵大家共襄盛舉,因為「這個世界需要各種視角和聲音」。但她也鼓勵大家不妨暫別手機和相機,為自己創造一個享受片刻寧靜的時光。

下次去到一個景點,如果你有想拿出相機或手機的衝動,或是已經拿出來了,沙利文建議你:

暫停,深呼吸,環顧周遭,這時你看到了什麼?當下是否有旁人跟你分享這一刻?記得這種時刻僅只一次。拍照可以是美麗經驗的一部分,但別讓它妨礙了你的深刻體驗,可別為了忙於拍照便錯失了一段美麗而難以取代的回憶喔。

拍出趣味
強納森用鏡頭  落實概念


艾瑞克.強納森(Erik Johansson)是住在布拉格的瑞典裔藝術家,以組合照片和其他素材創造出超現實影像著稱。與其說他拍攝地景,不如說他藉由攝影捕捉腦中的意象。他拍攝、剪裁、重組影像,創作出看似真實卻有違常理的照片。根據美國知名記者克魯維奇(Robert Krulwich)的說法,「強納森創造了一個講究細節的奇幻世界,透過層層堆疊的圖像,讓人產生錯覺,而且恰到好處。」

強納森的攝影作品堪稱獨一無二,絕無僅有。那麼,他是如何創作出張張以假亂真、既詼諧又奇幻的作品呢?一塊來了解他獨特的創作理念和歷程。

結合繪畫與攝影

從小,強納森就喜歡畫畫,常以圖像的方式表達自我;也對電腦很有興趣,常用家中的電腦打電玩。二○○○年,他十五歲生日時,獲得了生命中的第一台數位相機,不僅接觸了攝影,也意識到自己可以結合畫畫和攝影兩項興趣。

有別於畫畫,用相機拍照,按下快門的那刻,創作過程就結束了。對強納森而言,攝影就是天時地利的結合,只要掌握要點,人人都可拍出好照片。於是,他想來點不一樣的,讓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成為起點,而非終點。比起一般的攝影,他表示自己捕捉的是一個概念,而非瞬間。

強納森的作品有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的味道。他坦承比起其他攝影師,他更深受藝術家的影響,然後把這些影響反映在他的創作過程中。他構思和創造出真實世界並不存在的景象,方法是用相機拍下許多影像素材,然後加以組合進行後製,有時他也製作道具和造景。

現實是想出來的

不過,通攝影也熟藝術的強納森,並非本科系出身。他當初大學念的是電腦工程,儘管未因此走上電腦工程師之路,但它卻在他的創作之路派上用場,不過也僅止於使用電腦影像軟體重組所拍攝的影像,因他並不使用電腦繪圖影像,他堅持所處理的照片都要來自真實世界或道具。

他的每個作品都歷經周延的計畫,先有一個概念,接著做道具、找到一個合適的地點。他雖然會把想法大致描繪出來,但創作中的反覆實驗和實作,讓作品臻至完美,才是重頭戲。

強納森的超現實作品讓人產生錯覺,他解釋這種錯覺無關細節、顏色或光線,而是「觀點」問題。他想透過這種方式表達,現實端看每個人如何詮釋、如何看待這個世界,而非真有所謂的「現實」。

創作靈感發源地

既然強納森的作品起於一個念頭,那麼他的念頭,又是來自何方?

「我從觀察周遭景物汲取靈感,然後從中找出一個超乎預期的聯想。」他表示,每個作品都起於一個小小的想法,然後漸漸發展成熟,變成一個計畫,關鍵在於像孩子般天馬行空的發揮想像力,挑戰規範。

為了尋找靈感,他也常旅遊、逛美術館,有時就只是在坐公車時放空往窗外瞧。他覺得許多人太忙著專注在科技產物上,其實「只要有時把手機或電腦擱置一旁,就會有很多想法跑出來」。當然,他也有碰到腸枯思竭的時候。這時,他會去散個步或跑一跑,或是找出自己的素描本,裡頭有他先前畫下的想法,看看能否重拾創意。

做中學裡找風格

強納森目前已有自己的出版物,作品也已在全球許多地方開展,手邊常有很多計畫同時進行。這位善用攝影創作的視覺藝術家,當初會走上這行始料未及,純屬個人興趣的發揮。

他從未念過藝術學校,所有的學習都來自不斷的嘗試。他認為「做中學」雖不是最快的學習方式,但絕對是一個好的學習法,「而計畫如果周延,拍攝和後製都會順利很多」。

如果有人想效法強納森創作出超現實的影像,他的建議是,不要使用影像檔,要親自去拍攝,別害怕踏出第一步,要不斷嘗試各種想法,找出自己的風格,這中間沒有捷徑,只有透過不斷拍攝、成功、失敗和努力;而想完成逼真的作品,就得好好計畫,先把想法大致畫下來,接著拍出好照片、組合,當萬事具備,唯一能讓我們受限的就只有想像力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