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3】隨堂開示錄 89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7佛教與文學 3-2與美國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會員座談 -

星雲大師 |2020.02.13
2801觀看次
字級
旅美畫家何山繪,敦煌臨摹畫《維摩經》變相圖。 圖/佛光緣美術館總部提供
壩上風光。圖/人間社記者周云

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7

佛教與文學 3-2

與美國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會員座談
時間:1997年8月12日
地點:美國洛杉磯佛光山西來寺

佛教發源於印度,能夠在廣大的中國傳播,是得力於多少文字造詣深厚的人翻譯佛經。在佛經當中,其實每一本佛經都與文字、文學有關係,舉其重要的說,像《維摩經》。胡適博士曾經品評過,《維摩經》是世界上最長的一首白話詩,一共兩萬六千字左右。內容描述維摩居士的在家生活。
經文裡提到維摩居士度眾的方法,你是辦學的,他就到學校講學;你是在酒家的,他也到酒家跟你喝酒,酒足飯飽之後,就和你說佛法。國王大臣,他也去交往,販夫走卒,也和他們稱兄道弟,他就是這麼樣一位居士。我想,主要這一本經不光是說維摩居士,也是說明一位在家菩薩,應該要能隨緣應化,不拘於社會沉痾,要能通權達變。
我選幾段簡短精采的說明,比方「天女散花」。維摩居士生病了,他想,釋迦牟尼佛知道我有病了,總該派個人來看我一下。確實,在另外一邊的釋迦牟尼佛要派一位弟子去看他。但弟子說:「不行,我不能接受這個任務。因為這個老居士講話很高明,會給他說得不得話講。」佛陀一再換了幾個人,都沒有人要去。
後來找到文殊菩薩。文殊菩薩說:「這個維摩是個大德,很有學問道德,雄辯滔滔,很難應付。雖然如此,總得有個人要去,承佛威力,那我就來去吧。」
這樣一講,萬萬千千的弟子都要跟隨著去。維摩的丈室很小,卻全部都容納進去了。這是佛門形容一個大乘的道理:「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大小互通。因此一個小小的方丈室,也能容納幾萬人在裡面,同時還有許多的寶座。
其中,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女郎,在這裡走來走去,這些大羅漢都很古板,看了不順眼,心想:這麼重要的集會,怎麼讓這一個小女孩在這裡繞來繞去?這個女孩知道有些羅漢的心理,就從空中落下了很多花瓣,花落在菩薩的身上,自然就掉在地下,而落在羅漢身上的花,卻拿也拿不掉。
這些羅漢想:這不行啊!我是個修行的人,怎麼滿身都給這些花蓋住了。這時天女就說話了:「舍利弗,因為你心中有花,這個花才在你身上。你要想把花去掉,必須要像大菩薩、佛一樣心無掛礙,才可以去掉花。」假如你心中沒有花,就像「本來無一物」,又「何處惹塵埃」呢?舍利弗就問:「你是從哪個地方來的?」天女說:「我從某某地方來的。」再問:「你在這裡多久了?」他說:「我在這裡十二年了。不過,我也不知道我的時間,我也看不到我的空間,我無來無去,我不在這些對待裡。」佛法就是說明要超越這許多形相,超越這許多對待。
我看到了這些好痛快,因為我看到這些大果羅漢,十大弟子,在一個小女孩的前面,真理是至高無上的。講權位、力量,是不合乎真理的。
接著大家在談話裡,談到「不二法門」。維摩居士說:「大家都在座談會上,請發表對不二法門的意見。」有一個菩薩說:「生死,我們都把它看成兩個,實際上,生了會死,死了也會再生。生、死是一個,不是兩個。有、空,看起來是兩個,其實「有」,不一定是有,是「因緣有」;空也不一定是空,你看空間不就成就我們的聚會,虛空不是包容萬有嗎?所以空不是沒有。有和空是一體兩面,不要把它看成兩個。」這就是不二。
這就好像我在佛光山建了一個不二門,為什麼叫做不二門呢?佛光山面向朝南,東方的太陽升起,升也未必升,晚上太陽到西邊下去了,明天一樣會再來。過去常講東西方的文化……假如以東方文化為體,西方文化為用,東西方文化可以融和交流,就不要那麼互相排斥。所以這都是不二的。
大家各談自己的看法,最後大家問文殊菩薩什麼是「不二法門」?文殊菩薩說:「沒有文字,沒有語言,無示無說,沒有心思的攀緣,是超越一切的。」文殊菩薩說過後,再問維摩居士:「老居士,你也說一下不二法門吧!」維摩居士眼睛一閉,不再開口。所以後來有一句話:「維摩一默一聲雷。」
別以為維摩不開口是不會講,其實是為了文殊菩薩說的「沒有語言文字」,所以他就不開口了,講也等於不講。這個時候,文殊菩薩讚歎:「妙啊!這正是不二法門證悟的境界,表達無遺了。」《維摩經》的意思大致是這樣。
從「天女散花」到「不二法門」,這種文字的美麗、情境的生動,這種哲學理論的發揮,真是歎為觀止。讀《維摩經》,和莎士比亞戲劇有同樣的感受。
另外在佛教裡,像《佛所行讚》也是一首詩。它是八世紀馬鳴菩薩讚美釋迦牟尼佛一生所做的一首詩。過去的佛教發揚於東方,東方人的性情保守,很多作品都儲存在石窟裡。像敦煌寫經、變文,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戰爭,所以沒有流通,這是很可惜的。
佛教裡有一部《百喻經》,也是非常富有文學的價值。《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集》,都曾受到《百喻經》的影響。甚至俄國托爾斯泰的作品裡,都引用了很多《百喻經》裡的故事。
在佛經裡的譬喻非常奔放,可以說把生命的意義都傳達出來了,很有警世的作用,所以世界上有一些文學家,經常拿這一百則《百喻經》裡的白話故事來運用。
像「愚人看門」,主人交代僕人把門看好,僕人要去看戲,以為把門拆下來揹去看戲,叫做看「門」。如「畫符作記」,東西掉到水裡,沒關係,我在船上做記號,有空再去找。甚至有一個人,到富商家做客,看到富人在菜裡放了一點鹽,覺得非常好吃。這人想,菜放一點鹽就很好吃了,鹽不貴嘛,可以多放一點,結果太鹹了,這是說過之與不及都不好。又有一則故事,一個村莊裡的人,每挑一擔水要走五里路,於是向國王抗議:「路太遠了,很辛苦。」國王就說:「好吧,這條路以後不可以叫『五里路』,改名『三里路』。」大家歡喜踴躍。這都說明人的愚痴。
除了佛經裡的譬喻文學,另外《華嚴經》、《大寶積經》就像《儒林外史》的小說一樣,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佛教的《經律異相》、《法苑珠林》,就像佛教的百科全書。我感覺到,我們今天放下這許多寶藏不去探討,很可惜。其實文學是「大塊假我以文章」,材料很多。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