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妙用──不隨境轉,自我提昇

星雲大師 |2020.02.09
2948觀看次
字級

文/星雲大師

人在世間生活,離不開家庭眷屬、社會人群,也離不開金錢、財富等物質生活。所謂「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等;凡夫居處世間生活,給我們壓力最重、最難處理的,就是「塵勞妄想」。也就是心外有「五欲六塵」的誘惑、染汙,心內有貪欲、瞋恨、愚痴等三毒的擾亂、迷惑。所以,佛教徒為什麼要修行?為什麼要參禪?就是為了要作「心理建設」、「精神武裝」,要增強心裡的力量;心裡有了力量,如同作戰,有了「城牆」、「盔甲」,才能 打仗禦敵。

面對五欲六塵、貪瞋愚痴等「塵勞妄想」,我們要如何對治呢?《金剛經》說: 「不於色聲香味觸法生心。」就是要我們不要把心安住在「六塵」上面,不要在「相」上執著。因為「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虛幻不實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都是染汙的。一個人如果在「境界」上有了「貪心」,有了「執著」,有了「掛念」;「心念」上有了「人我」、「貪著」,就會生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自然由此產生。因此,《金剛經》又說「無住生心」,心能「無住」,才能抵擋「五欲六塵」,才能「隨心自在」。

「無住」之心,就是禪心,就是禪的智慧。禪就是自覺、是生活、是自然、是空無。有一位道樹禪師,他和徒眾建了一所寺院,正好與道士的廟觀為鄰。廟觀裡的道士容不下觀旁的這所佛寺,因此每天運用神通法術,時而「呼風喚雨」,時而「撒豆成兵」,用以擾亂、恐嚇寺院裡的修道者。寺院裡一些年輕初學的沙彌都被嚇走了,可是道樹禪師卻一住就是十幾年。到最後,道士的法術用盡了,一氣之下,只好把廟觀遷移他去。

有人就問道樹禪師:「禪師!道士們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你是如何能勝過他們的呢?」

禪師說:「我沒有什麼能勝他們的,勉強說,只有一個『無』字能勝他們。」

「無,怎麼能勝他們呢?」

道樹禪師說:「道士們有法術、有神通,『有』是有限、有量、有盡、有邊;而我無法術,我只有一個『無心』,『無』是無限、無量、無邊、無盡。無和有的關係,是不變應萬變,我的『無變』當然勝過『有變』了。」

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對付「塵勞妄想」最好的辦法,就是「無心」,就是「不動心」。「無」心,就是「禪」心;有「禪」有「定」,自然一了百了。因此只要「無心」,只要有「禪」的修持,面對榮華富貴,正好可以用來行善布施,修菩薩道;遭逢艱難困苦,正好可以給我們好好磨練身心,鍛鍊意志。因為世間多「苦」、多「難」,更能讓我們看淡「世情」,看淡「塵勞虛假」,所以世間的一切,你不貪求、不執取,則面對「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等八種境界的「風」,也就能不動心,因為有「禪」,就有「力量」。

一個人身體有力量,才能背負生活上的重擔;心裡有力量,才能抵禦世間的各種煩惱、苦難、憂患、橫逆等。身心的力量要如何產生呢?佛經裡告訴我們,有四種「力量」是必須具備的。首先要有「勝解」的力量,勝解就是「瞭解」問題,對問題要有「透徹」而「殊勝」的瞭解。所謂「知難行易」,能夠真正「瞭解」問題以後,要實「行」就不為難,因此 「勝解」就是力量。

其次要有「歡喜」的力量。歡喜就是一種「樂觀」的性格,讀書,要「歡歡喜喜」的讀書;工作,要「歡歡喜喜」的工作;服務,要「歡歡喜喜」的服務;布施,要「歡歡喜喜」的布施。因為「歡喜」才有力量,如果凡事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就不會有「力量」了。

再者要有「休息」的力量。俗語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有時候擔子挑久了,「休息」一下,就能恢復體力;打球,下場「休息」一下,就會有「力量」繼續衝刺。

最後就是要有「靜觀」的力量。靜觀就是禪定的功夫,有了禪定,我們的心就不會輕易被「境界」所轉;我們的心「不隨境轉」,就能「轉境」,心能轉境,就有力量。

──摘自《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