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5金剛經講話】金剛經講話第二正報無住如如不動分第二十九❷

星雲大師 |2020.01.12
3582觀看次
字級
莫高窟第112窟金剛變相之樂舞/中唐/甘肅敦煌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講話

二、清淨法身,遍一切處

此分正結《金剛經》法會發起的一段公案。

在第一分,佛陀前去舍衛城乞食,又歸來祇園精舍,乃至敷座而坐,此中,現前眼見耳聞的去來坐臥之相,皆是隨機示現,非「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寂然法性。在第二十五分,佛陀要吾人不可生心動念,以為如來還有度眾生的執著妄想;第二十六分,則一併掃除色等六塵的諸相,告誡行者,色見、聲求皆是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陀證入平等法性,哪裡還有我等四相?眼不見實有生、佛的分別,心更不住能度、所度之法,不過遊化世間,應機說法,隨緣度眾。無上菩提,如來法身,無彼無此的分隔,更遠離世間老病死的我相、我見,寂靜不動,能滅去一切種種業障,點燃自性的大智光明。佛陀啟建「金剛法會」,無非藉助金剛勢力,剷除行者的相、見的妄想,如實知自心,三寶功德原無欠無缺。就像中峰國師於《三時繫念》的詩偈所說: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

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禪宗四祖道信禪師,到牛頭山拜訪法融禪師,見法融端坐習禪,旁若無人,未曾舉目看他一眼,只好上前大聲問道:「你在做什麼?」

法融:「觀心。」

道信:「觀是何人?心是何物?」

法融無法回答,便起座向四祖作禮,並問道:「大德棲止何處呢?」

「貧道或東或西,何有來去之相呢?」

「那麼,你認識道信禪師嗎?」

「你問他作什麼?」

「我仰慕已久,希望能得到他的指點。」

「我就是!」

「大德為何來此?」法融好奇的問道。

「我特意來訪,請問除此之外,還有哪裡可以歇息?」

「東邊有個小庵!」

四祖道信便請他帶路,到了那裡,看到茅庵四周有許多虎狼之類的腳印,四祖便舉起兩手作恐怖狀。

法融看到時,便說:「你還有這個(恐懼)在嗎?」

四祖反問:「你剛才看見了什麼?」

法融又無法回答,便入內取茶,道信在他的座位上寫一個「佛」字。當法融正要入座時,一看到「佛」字悚然震驚,遲遲不敢坐下。

四祖也笑著問:「你還有這個在嗎?」

法融聽後,茫然不知所對。

法融禪師未勘破生死,便有身陷虎狼的恐怖妄想;生、佛勘不破,就有高下尊卑的顛倒。佛陀一再演說般若空智,要行者遠離所有妄相,以第一般若波羅蜜為眼目,五度為勇健資糧,入如來家室,見如來萬德珍寶。

《演道俗業經》云:

「不解如來色身所現,因世愚人不識大道斷生死流,不能反原盡生死本,故為現身相好嚴容、文辭言教,以化愚冥,顯示大明。及著相好,謂審有色像,雖行四等、四恩、六度無極、三十七品,觀十二緣,欲拔其原,不解本無,悕望大道,正使積德如虛空界,不得至佛。所以者何?用不達故。何謂不達?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四等、四恩,有所悕望,念救一切五趣生死,解空、無想、不願諸法,曉一切法,如幻、化、夢、野馬、影、響、芭蕉、泡沫皆無所有,道慧無形等如虛空,無所增壞,普度眾生。」

佛於是頌曰:

本發菩薩意,志慕大乘業,

但欲著佛身,不了無適莫。

布施戒忍辱,精進禪息智,

四等恩六度,惟己樂無為。

慕三十二相,八十好巍巍,

天上天下尊,脫五陰六衰。

但察其粗事,不能觀深微,

雖欲度十方,心口自相違。

不了如幻化,水沫泡野馬,

芭蕉如夢影,妄想甚眾多。

正使作功德,猶如江河沙,

心懷無上真,不解除眾魔。

心有希求、念想,即使集聚福德遍滿如虛空,亦不得作佛;著我、法等見,所作善法,無益於開發覺性的功德,只有增長貪欲和愚闇。《金剛經》是佛陀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者說,能聽受行持般若大法,即是不樂小法,能荷擔如來家業,令眾生入佛知見。在《演道俗業經》中,佛陀闡示發無上道意者,如何行於大慈等如虛空:

佛告長者:「其大乘學,發無上正真道意,行於大慈,等如虛空;而修大悲,無所適莫。不自憂身,但念五趣,一切眾生,普欲使安。奉四等心:慈、悲、喜、護,惠施仁愛,益義等利,救濟十方。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六度無極,無所悕望,以施一切眾生之類。觀於三界,往返周旋,勤苦艱難,不可稱計。念之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而無異。為之雨淚,欲令度厄,至於大道。」

佛於是頌曰:

發無上大意,行慈悲喜護,

大哀如虛空,行等無適莫。

立德不為己,唯為十方施,

度脫諸群生,使至大道智。

「又有四事,得至大乘:一曰布施,給諸窮乏;二曰不擇豪劣,行輕重心;三曰所可施與,無所悕望,不求還報;四曰以此功德,施於眾生。」

佛於是頌曰:

布施攝貧窮,不行輕重心,

志慧無悕望,不求還得報。

愍念於群黎,往來周旋者,

以此功德施,悉令至大道。

行持讀誦《金剛經》的行者,以般若智炬,了見迷相昏闇,行無相布施,心無希求,無輕重勝劣,成就第一希有之法。此分把佛陀啟建法會的去來之相也空掉,所謂「妙有不有」。既是佛陀不住說法、度眾、三十二相等,此目睹耳聞諸相,哪裡是恆常真實的?

日本禪門,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夢窗國師,年少時,曾千里迢迢的到京都一山禪師處參學。

有一天至方丈室請示道:「弟子大事未明,請和尚指示開悟法門。」

一山禪師嚴峻的答道:「吾宗無言句,何有一法與人?」

夢窗再三懇求道:「請和尚慈悲方便。」

一山更加嚴厲的道:「我這裡沒有方便,也沒有慈悲。」

多次得不到一山禪師的指點,夢窗自忖與禪師無緣,只好忍淚下山,再往鎌倉的萬壽寺叩參佛國禪師。

佛國禪師給予他更無情的棒喝,使一心求道的夢窗,更加痛苦,他傷心的對佛國禪師發誓道:「弟子若不到大休歇之地,絕不復歸見禪師。」

於是夢窗山林苦修,日以繼夜靜默思惟。有一天,坐在樹下,微風習習,心中凝然如鏡,不知不覺已至深更。正要回寮休息,當上床之時,誤認無牆壁之處為牆壁,就把身子靠了過去,不料卻跌了下來,在跌倒的一剎那,不覺失笑出聲,就此豁然大悟了。身心開朗之餘,脫口做了一偈:

多年掘地覓青天,添得重重礙膺物;

一夜暗中颺碌磚,等閒擊碎虛空骨。

夢窗國師得悟的因緣,源自其師慈悲和方便,要他於無言句,無一法處,洞明祖師西來意,原不在諸佛先賢位中,而是如影相隨,就在汝邊。掘地如何覓青天?磨磚如何圓成鏡?心不平等,逐境生妄,怎能入不思議法身呢?就像憨山德清和尚的〈我箴〉:

一切愛憎,皆由我障,

我障若空,光明無量。

逐境心生,隨情動念,

心境兩忘,物我無辨。

物無妍醜,由我是非,

我心不起,彼物何為?

動靜等觀,貴賤一視,

凡聖齊平,名不思議。

習題

1.為什麼真如法性,沒有來去、坐臥之相?

2.解脫的人究竟去哪裡呢?

3.佛陀教人修行的原因是什麼?

4.如何行於大慈,等如虛空,修持無相布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