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5金剛經講話】金剛經講話第二正報無住如如不動分第二十九❶

星雲大師 |2020.01.11
3283觀看次
字級
炳靈寺石窟第6窟菩薩像/北周/甘肅永靖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此分把佛陀啟建法會的去來之相也空掉,

所謂「妙有不有」。

既是佛陀不住說法、度眾、三十二相等,

此目睹耳聞諸相,哪裡是恆常真實的?

如來法身無形無相,遍滿虛空,

無所不在,寂然不動,哪裡還有來去之名呢?

譯文

「須菩提!如果有人說:『如來有來、去、坐、臥等相』,這個人不了解我所說『如來』的深意了。為什麼呢?所謂如來者,不來相而來,無去相而去,實在是無所來處,也無所去處,所以才稱為『如來』。

「因為如來就是法身,法身無形無相,遍滿虛空,無所不在,寂然不動,哪裡還有來去之名呢?眾生所見的語默動靜之相,不過是如來的應化之身,應化身為隨眾生之機緣感應,而有隱有現,但是法身則恆常寂靜,從未有來去、坐臥的相狀。」

原典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①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②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註釋

①本分乃敘述如來即威儀即寂靜,即體即用,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故無往而不在。所謂威儀者,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萬德具足、莊嚴圓滿之相也;而所言寂靜,即無去無來,非動非靜,寂然之體也。所以,不可以行住坐臥處見如來,因為如來雖現威儀之相,而實是寂靜之體;雖是寂靜之體,而隨現威儀之相的。

②如來:為佛十號之一。即佛陀之尊稱,乃由真理而來成正覺之義,故稱如來。

講話

前分以菩薩不貪不受福德相,略明「無住」的空理;此分以佛陀證果,不住佛果之相。佛陀的來去、坐臥是隨順世間相,若就法身之體而言,體性遍一切法界,哪裡有來去之相呢?所謂來去,即有來此、去彼的對待分別,已究盡諸法實相的如來,何處不是清淨法身的顯露?第十七分說過:「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所謂如來,即親證「真如理體」者,而此理體如如不動,彌滿恆河佛土,周遍大千世界,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

一、不住佛果,無來無去。

二、清淨法身,遍一切處。

雖然佛陀所證的法身無去來之相,佛陀在第二十六分也說了「若以色見聲求,不能見佛」之偈,但是恐有人狐疑不信,以為現前的佛陀語默動靜、四威儀有目皆睹、有耳皆聞,怎麼會說佛陀沒有來去、坐臥呢?故有此分之開演。

一、不住佛果,無來無去

佛陀的來去、坐臥,是隨順世間法,此來去相,性空如幻。法性平等,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更無來去、坐臥之相。因此佛陀喚尊者須菩提告誡之:如果有人說,佛陀或入舍衛國中去,或歸祇樹給孤獨園來;有時結跏趺坐,有時吉祥而臥,便以為在語默動靜四威儀中,見到佛陀法身,那麼此人並未領悟佛陀所說的無上法義。蓋來去之形、坐臥之相,此僅是目見、耳聞所得,不過示同人法、應身邊事,只是示現與大眾相同的日常行事而已。若以法身理體而言,尚不可以色相、音聲求得如來,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又哪裡能住著來去、坐臥之相呢?真空之中,雖見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但月未嘗運,岸未嘗移。真如體性,未嘗有生滅去來,此但皆凡人謬見而已。凡夫的六塵浮根,以所見的行止生滅之相為實,不知月亮和堤岸如如不動。

在《中論》開頭有一首〈皈敬頌〉,可以說明法身之體,無有種種妄相。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

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佛陀苦口婆心要空掉行者我等四相,解悟佛陀的真意。當滅去色聲一切戲論,止靜根緣塵境的虛妄執著,契入真如平等之性,才能與佛心意相通,同一鼻孔出氣。目睹的色相,耳聞的音聲,皆有生滅來去,非是如來真實體性,在《佛說十一想思念如來經》中,佛陀告諸比丘,如何以十一種想念法,修行念佛,證得無餘涅槃。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以十一想,思念如來;已思念,當發慈心於如來所。云何為十一:戒意清淨,威儀具足,諸根不錯,信意不亂,常有勇健意,若更苦樂不以為憂,意不忘失,止觀現在前,三昧意無休息,智慧意無量,觀佛無厭足。如是,比丘!當以此十一想,思念如來!已思念如來,當發慈心於如來所,是謂比丘於比丘中修行念佛。彼比丘已修行念佛,於二果當求一果;於現法中得自在,成無餘(即阿羅漢)、阿那含。」

凡夫受塵自染,以為佛陀有住滅之相,迷惑亂心,長久趨走,往來受苦,沒無端際,不知法相塵境上,有平等無差別、如如不動的體性。

《金剛經集註》:

「如來者,來而無來,去而不去,住而不住,非動非靜,上合諸佛,下等群生,一性平等,故號如來。」

在《雜阿含經》提到解脫的人,究竟去向何處的問題。

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有一天,一個外道的思想家婆蹉來拜訪佛陀。他提出關於解脫去向的問題。

「佛陀!依照您的教示,解脫的人究竟去哪裡投生?」

「婆蹉!在我的教義裡,並沒有去某處投生的想法。」

「那麼,是不是說不去任何地方?」

「有所謂去,或所謂不去的妄想,都不是解脫的境界。」

婆蹉始終執著有來去的想法,無法解悟佛陀所說之義。

此時,佛陀以問答的方式,來啟發婆蹉。

「婆蹉!如果現在眼前有一把火在燃燒著,你會怎麼說?」

「佛陀!我只能說火在燃燒啊!」

「那把火為什麼燃燒?」

「因為有薪柴才會燃燒啊!」

「如果那把火熄了,你會怎麼說呢?」

「我只能說火已熄滅了。」

「婆蹉!如果再問你,那把火熄了以後去哪裡,你會怎麼說?」

「有柴則有火燒,無柴,當然無火可燒了。熄了的火,並不會到什麼地方去的吧!」

佛陀應化世間,如燃起光明之火,遇緣(薪柴)則生,緣滅散盡,火性無有生滅來去,亦如清涼月明,逢池泉河溪,有水皆映,月體無移行駛運之相。又如《華嚴經》所說:

正覺無來處,去亦無所從,

清淨妙色身,神力故顯現。

《金剛經》闡述性空妙理,無非要吾人生起清淨信心,在法相生滅中,如實以金剛的明利,觀照一切妄相,從五蘊的樊籠中解脫而出,證得最上第一之法。《金剛經》不是在作形而上的哲學理論探討,而是要開發我人覺性,悟透轉八識為清淨八功德水,化濁惡煩惱之身為琉璃寶地,密在汝邊,不離自家的寶藏。《金剛經》的真空之智,是於色塵等起大勢力遍照,度盡著相的憂悲惱苦,直至伏心離相,淨心行一切善行。

佛陀在《雜阿含經》中,曾要阿難尊者解答「佛陀為什麼要教人修諸梵行」的疑問。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說法。

佛陀問阿難:「如果有諸外道出家來問你說:『阿難!佛陀為什麼教人修諸梵行?』你要如何回答?」

阿難說:「佛陀!我將依您所教,告訴他們,是為了於色修厭,不起恩愛之心,就能離開欲望的擺布,進而滅盡煩惱,直至解脫,並悟到心空寂然,不生不滅的平等法性。離色相後,於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修行。一個不再受五蘊束縛的人,即能和佛心平等相應。佛陀!如果有外道出家來問我這問題,我將會如此回答。」

佛陀說:「善哉,善哉!阿難!應該如此回答。為什麼呢?我確實是為了於色修厭、離欲、滅盡、解脫、不生的緣故,教人修諸梵行。」

在佛光山大雄寶殿,有一首湖南才子張劍芬先生所作的「三寶佛」對聯,上下聯分別是:「兜率娑婆,去來不動金剛座;琉璃安養,左右同尊大法王。」佛陀來去娑婆,所做所行,都為慈悲的引度一切有情。示現穿衣吃飯,行住坐臥,無非是為令怯弱凡夫生起勇猛的信心,就像「菩薩留餘習,還潤諸眾生」。佛陀已是證果的聖者,本無來去之相,僅是藉日用身邊事,示教利喜。佛陀臨涅槃時,告誡弟子,行者應以經、戒為庇護,行持覺道,來供養佛陀。《長阿含經》記載佛陀入般涅槃的情況:

當時,佛陀進入拘尸城,來到娑羅雙樹間。

佛陀告訴阿難:「你為佛陀在雙樹間敷座,使頭部朝向北方,面部朝向西方。什麼緣故?我的教法流布,將來當久住北方。」

阿難回答:「是的!」立即敷座。

此刻,雙樹間篤信佛陀的所有鬼神,都將非時花(指非其開花時節,不應開花而開的花)散布在地上。

佛陀告訴阿難:「雙樹神等用非時花供養我,然而這不是供養佛陀的方式。」

阿難問:「如何才是供養佛陀呢?」

佛陀說:「若人能受法、行法,以覺悟之花來供養,這才真正能稱為供養佛陀。」

當時,阿難向佛陀稟報:「佛陀在世時,四方沙門、長老比丘、深解經律的行者,都會來覲見佛陀,弟子們藉此機會,能向他們禮敬並學習。可是佛陀涅槃後,他們將不再前來,我們將失去諸善知識所教啊!」

佛陀說:「你們不要憂愁!只要心中常有四念:一是念佛陀出生的地方,二是念佛陀成道的地方,三是念佛陀轉法輪的地方,四是念佛陀涅槃的地方。阿難!我涅槃後,凡是奉持佛陀所教的善男子、善女人,應念佛出生時,具無量的善法功德;佛陀成道時,有降伏魔軍的神力功德;轉法輪時,有廣度有情的慈悲功德;臨涅槃時,有寂靜安然的不動功德。如果有人能信受此四念處,奉行此四功德,日夜與諸佛善知識不離。」

佛陀說:「阿難!你認為佛陀涅槃後,就沒有蔭護,而失去依靠嗎?不要如此想!我自從成佛以來,所說的一切經戒,都是你的蔭護,都是你的依靠。佛陀的遺教,將是後世眾生得度的法船,怯弱身心的庇護和依靠。能以佛陀遺教所行的人,如佛陀在世。」

佛陀的來去之相,是色身的虛妄遷滅,於真如法性觀之,實乃寂然不動,猶如第五分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真正和佛陀相應的人,不是散華布地,起塔禮拜,因為這不過是事相的福德;若有人能秉持佛陀的教法,聽受、行持,以覺悟的心華、妙香供養,才是真正供養三世諸佛,供養無漏無相的法身如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