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 呵護8000歲扁舟

 |2020.01.06
2477觀看次
字級
二○○二年在中國大陸杭州發現的獨木舟。 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在中國大陸杭州市蕭山區湘湖東岸的跨湖橋遺址博物館裡,收藏一艘已被認證為東亞地區最早的獨木舟,為了保護這艘被譽為「中華第一舟」的小船,館方執行了一系列科技工程。

跨湖橋遺址於一九九○、二○○一和二○○二年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中華第一舟」就是在二○○二年十一月出土的,其材質為馬尾松,殘長五點六公尺,最寬處約五十二公分,厚約二點五公分。經碳十四年代測定並校正,距今已有八千年歷史。

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二○○四年開始規畫針對「中華第一舟」的原址保護工程。館長吳健表示,保護工程分為四大項目,其中,疏幹排水地質工程、土遺址加固工程和防霉防腐工程已告一段落,獨木舟及木構件脫水工程至今仍在繼續。

脫水工程分為兩個階段:從二○○三年十一月起,工作人員用純凈水浸泡獨木舟,並每隔十五天換一次水,使它處於安全狀態;經過二年的浸泡後,工作人員再用複合溶液為它脫水加固。二○一○年九月,獨木舟開始在恆溫恆溼的環境下進入風乾階段。

在此期間,疏幹排水地質工程和土遺址加固工程也於二○一○年實施。獨木舟停泊的遺址廳地面比湖面要低六至八公尺。因此,在二○○六年博物館興建之初,設計方和施工方就建設了一道防水圍堰。在獨木舟正下方還有一層天然防水的青膏泥,也為「中華第一舟」建構了防水屏障。

文物保護是多學科的。吳健指出,防霉防腐工程就是和微生物作戰。從二○一○年到二○一二年,經歷了樣本採集、培養化驗等階段,工作人員最終找到了「複合生物酶」方案,可達及防菌滅菌的目的。

此外,博物館也啟動了潮溼環境綜合保護技術、獨木舟及相關土遺址的精密監測等一系列措施,並對遺址廳做了改造,在鋼結構表面重新鋪裝保溫層,封閉圍堰墻體和頂面的間隙,安裝全循環除溼系統,以從源頭上遏制黴菌的滋生。

「跨湖橋遺址是名副其實的水下遺址」,吳健表示,目前的考古資料證明,七、八千年前的跨湖橋先民是從錢塘江中上游河谷地帶遷徙而來的,並且創造了燦爛的遠古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