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 用手讀繪本的樂趣《我的妹妹聽不見》《小熊在哪裡?》《聽不見的聲音》

文/李明足 |2019.12.22
5542觀看次
字級
《我的妹妹聽不見》圖/遠流出版提供
圖/四也出版提供
圖/東方出版提供

文/李明足

只有口傳的語言才是語言嗎?其實肢體語言也是重要的溝通途徑。《我的妹妹聽不見》讓人了解對聽損孩子而言,家人的支持多麼重要,從《聽不見的聲音》看到聽損孩子和一般孩子所建立的友好關係,《小熊在哪裡?》則是國內第一本手語繪本,以聽損孩子視角,從尋找一隻小熊開始,用簡單的故事向下紮根,從小小孩開始學會如何用手說話。

繪本除了好看好玩外,也兼具教育的功能,像教會孩子情緒調適,生活常規,學習知識等等。也有很多爸媽會利用繪本,引導孩子識字,甚至認識他國語言文字。最常看到的是利用圖文裡中英對照,親子共讀的同時學會英文。像坊間《多元文化繪本》套書,具有新住民父母和孩子互動學習家鄉語言的教本功能。

然而,只有口傳的語言才是語言嗎?其實肢體語言也是重要的溝通途徑。

感受聽損孩子的辛苦

有一年,我帶學生參加校外競賽,一位媽媽帶著約五、六歲的妹妹來為哥哥加油。當我彎下身說:「漂亮妹妹,妳好!」,她滿臉驚恐,躲到媽媽的裙後。媽媽輕輕說:「她聽不見,又怕生。」幸好,我用國際通用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微笑、手勢,慢慢地化解彼此的尷尬。

那一刻,我聯想到珍恩所寫的《我的妹妹聽不見》(遠流出版)以自身經驗描述聽損妹妹的日常。妹妹會彈鋼琴,只能感受到聲音的震動,聽不到調子。妹妹喜歡跳舞、攀爬,但聽不到提醒「小心!」的話語。因為聽不見,他的發音無法精準,像「老師」,她說「老鼠」等,溝通上充滿不安和不便。除了因為「聽不到」暴風雨的夜晚的雷雨聲,妹妹睡得很好外,書中看到聽損妹妹辛苦的一面。這繪本中讓人了解對聽損孩子而言,家人的支持多麼重要。

相對於另一繪本《聽不見的聲音》(東方出版)故事中茱莉是一位樂觀的聽損小女孩,當新鄰居男孩多利安表現不友善時,幸好媽媽用手語和唇語正向地引導她,化解她被拒絕的難過心情。等到多利安患了中耳炎,體會到聽不見說不出的痛苦。我們看到孩子無法以說教方式要他以同理心的,但是「感同身受」時,他會主動與對方友好。這繪本中,看到聽損孩子和一般孩子所建立的友好關係。

國內第一本手語繪本

其實聽覺功能喪失,對年紀愈小的孩子,愈難調適。他們對外界世界好奇卻聽不見,表達不明,唇語更不熟稔,手語幾乎是他們與外界主要溝通管道。一般孩子如何和聽障的孩子交流示意呢,如果能學會簡單的手語問候、善意手語表情,是踏出友誼的第一步。最近一本翻翻書《小熊在哪裡?》(四也出版)就是在這前提下產出。

在這本繪本之前的聽損有關繪本,都以五歲以上的小讀者為主,前面兩則故事主要在側寫聽損孩子的人際關係,一則是親情之間的溝通與協助,另一則是從家庭推到朋友相處之道。

《小熊在哪裡?》以聽損孩子視角,從尋找一隻小熊開始,用很簡單的故事向下紮根,作者邀約六歲以下幼幼兒都來翻翻書,從小小孩開始學會如何用手說話。這是國內第一本手語繪本。

不管身邊有無聽損的孩子,親子能藉由這本特別設計的繪本一起「用手」閱讀,找找書中聾人專用的燈和鬧鐘有何不同?猜猜每一頁覆蓋下面的圖像的驚喜,就能體會繪本的遊戲性。然後,爸媽跟孩子依每一書頁的圖示,一起「比手畫腳」,這樣的閱讀一定不會無聊。如果遇到手勢上的疑惑,掃一下書頁上的QR碼,全家一起學影片手語教學。孩子學會用手說話,不只多認識一種語言,也增強了幼兒手部肌肉運動,增加肌肉靈活度;親子以手說故事,增進了用手共讀的樂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