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1】隨堂開示錄 49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14禪無所不包 7-5大師與于丹教授對談

星雲大師 |2019.12.16
3003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本栖寺風光。圖/資料照片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14

禪無所不包 7-5

大師與于丹教授對談
時間:2012年7月23日
地點:佛光山電視中心攝影棚

于丹教授:其實長大的過程,不在於身高的長大,而在於心量的長大。我們能看見外在的長大,但是只有自己能評價內在的長大,比如說一個人能承擔、能給予,這些美德都是長大。但是要達到寧靜、無私、自覺的狀態,是需要修行的,所以現在有很多人參禪。我們如何在忙忙碌碌中理解這個禪,達到自己的覺悟?

大師:禪,不是佛教的,也不是釋迦牟尼佛的,禪是每一個人的,就是我們的禪心。如果今天的社會大眾有一點禪,那吃的菜就有禪味,說的語言也就有禪味,畫裡、書中都有禪意。人生的真善美就是禪,不一定要去參加佛教才有,禪是自己的,透過禪的功用,你會找到自己,會認識自己,會昇華自己。我覺得人生要進步、要成長,對禪不能不懂。


于丹教授:我身邊有很多的朋友都在學習打坐,我去西方國家的時候,有很多人也認為參禪就是打坐,包括去年去世的賈伯斯,他在晚年得病了以後,也到東方來學禪。但是很多人打坐時,滿腦子都是妄念,心靜不下來,怎麼樣才能得到一點禪心呢?


大師:禪無所不包、無所不有,不是只有打坐,打坐只是方法之一。覺悟有無限的法門,有無限的方便。比方說挑柴擔水,它也有禪。你挑柴擔水不甘願,覺得太吃虧了;我挑柴擔水為了服務,我是救苦救難,我們的心境就不同,禪味也就不同。所以,行住坐臥,穿衣吃飯,都應該要用禪來美化它。你吃飯,菜裡有一點味素,菜就很香;客廳擺一盆花,氣氛就不一樣;你很美,假如再有一點笑容就更美了。禪在生活裡面,就等於味素、花、笑容,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更充實、更美好。甚至於禪,它不對立,綜觀佛教自古以來,從印度傳到中國,和政治都不對立。禪,注重往上發展,注重自我昇華、自我成長,不做橫向的對立。
如果今天的社會,能重用佛教禪門的管理法,就會不一樣。像過去的叢林,禪堂裡面數百、數千人,有的時候也不一定都是善良之輩,甚至也有江洋大盜,他本性難改,但是到了禪堂裡面,有一套禪行、禪語,就比較安分守己,投入寺院服務,為大眾服務,做比較有意義的事情,也就不在人我是非上計較、對立了。


于丹教授:大師,關於參禪,以前您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有人問怎麼參禪?師父說:「吃飯睡覺。」弟子問:「怎麼是吃飯睡覺?」師父說:「人們吃飯,多挑肥揀瘦,所以吃不消;人們睡覺,不是失眠就是做夢,所以他睡不實;如果吃飯睡覺,天天都做得好,那就是參禪。」其實現在我們缺的就是這種很簡單的道理。因為人都有很多偉大的夢想,往往忽略了眼前的點點滴滴,所以參禪是心安靜了,有當下了,他才做得了。但是我們現在往往眼睛看的,就如一句諺語說的:山坡上開滿了鮮花,但是在牛羊的眼裡,那只是飼料。因為牛羊看見的都是能吃的、有用的東西,牛羊是不審美的。現在我們的心,也被種種的負擔、壓力給遮蔽了;大家看見鮮花,也都先想它是不是能吃、有用,我們要怎麼樣有清淨的心,把鮮花看作是美的東西呢?


大師:西方人的科學發明,有很多功用,而東方人的發明,也就是這個禪。甚至可以說,禪是一種發現,發現到每個人的心裡都有禪;這是中國人的偉大發現,比四大發明還重要。
有一次我到江西去,說起江西的種種,過去有廬山美景,有景德鎮的瓷器,世界聞名,但其實「禪」才是江西真正偉大的發明。所謂「一花開五葉」、「五宗七派」,都源自於江西;古德祖師們,很多都出自於江西這個地方。唐宋時期的青年學僧,不是到江西參學,就是到湖南,稱為「走江湖」,但現在慢慢卻成為是講一般的雜耍了。我覺得應該將禪學當成是生活的日用,不要當成佛學來研究;禪不要你成佛,它要你開悟。悟,就是我懂了、我明白了、我開悟了!
我們的中華文化,像敦煌、雲岡、龍門,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可以傲視全球,但那是物質,是心外的;另一種心內的寶藏,就是禪。世界的能源在哪裡?不是太陽能,也不是石油,真正的能源在心裡,要學習開採我們心裡的能源,那就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于丹教授:您描述禪的這個境界,那麼空靈、那麼美,讓人很想擁有。很多人其實都需要一個契機,讓他真正參與到禪的美好,但很多人都覺得要到佛寺才能參禪。是不是有一個方便法門,能夠讓現在的人很快悟到這個禪,您有什麼建議?


大師:禪,不必到寺院,也不必到禪堂找;禪,在山林水邊,隨便一塊地,到處都可以禪修。像你們在家的人士,晚上睡覺不要馬上躺下來,早上起來也不要忙下床,就在床上打坐一下。打坐要盤腿,一般兩個腿子盤起來叫「雙盤」,但這不容易,單盤就好了,單盤就能集中精神,統一意志。你看參禪的那些高手,他吃飯,腿子一盤,好舒服;跟你講個話,腿子盤起來,就覺得是在天堂。運用身體的機能,像體操運動,那是活動的一種;而禪是靜態的運動、心的運動,能發展心的運動,就不一定要去求神拜佛,甚至不必去尋師訪道,自己就這麼稍稍地用功,也能獲得一點人生的消息。(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