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5金剛經講話】金剛經講話第二 生佛平等無我度生分第二十五 2 心、佛、眾生 三無差別

星雲大師 |2019.12.15
3465觀看次
字級
降魔成道圖/三至四世紀/德國柏林國立博物館亞洲藝術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講話

二、佛陀無我,凡夫性空

前文已表明佛陀心念不動,不住有能度之我相;言「有我」,不過是隨順世諦,流布妙法的假名方便而已。但是凡夫執著有度眾生的佛陀,由於住心著相,以為佛有個「我」在修行無相、在廣度有情,乃至得法證果。下文佛陀再透澈的向吾人顯示無所度之人相。

「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何謂凡夫?即是凡愚無智者!其深著世法,我執深重,於五蘊中,心心緣我;在六塵上,念念執我;逢人起慢,遇物生貪,從迷積迷,因妄成妄;著衣吃飯,哪知溫飽飢寒;送客迎賓,豈解瞻前顧後?苟延歲月,虛度光陰。

凡夫者,雖是凡庸淺識,但凡夫體即是空,逢因緣聖法,拂去妄想執著,也有成就佛道的一日。「凡夫者」,世俗諦也;「即非凡夫」者,依真諦也;「是名凡夫」者,乃依中道第一義諦也。如果我們明白凡夫性空,發起菩提心修行,已是具有少分的菩薩,那時候已是「即非凡夫」。雖然已是行聖道者,但仍未證果,因此是個假名的凡夫,亦即「是名凡夫」。

佛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觀點,申明是凡非凡,凡即非凡,是名凡夫,謂凡夫空也!上無能度之佛,下無所度之凡夫。希冀吾人信解,是法無高無下,生、佛齊同平等。

《大般涅槃經》:

善男子!我於此經說言:「佛性具有六事:一常、二實、三真、四善、五淨、六可見。」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眾生佛性離眾生有!」

善男子!我又說言:「眾生佛性猶如虛空。虛空者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內、非外,非是色、聲、香、味、觸攝,佛性亦爾。」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眾生佛性離眾生有!」

善男子!我又復說:「眾生佛性,猶如貧女宅中寶藏、力士額上金剛寶珠、轉輪聖王甘露之泉。」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眾生佛性離眾生有!」

善男子!我又復說:「犯四重禁、一闡提人、謗方等經、作五逆罪,皆有佛性。如是眾生都無善法,佛性是善。」我諸弟子聞是說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眾生佛性離眾生有!」

佛性,猶如貧女宅中寶藏、力士額上金剛寶珠、轉輪聖王甘露之泉,並具有恆常、實有、真正、純善、清淨、可見等六種不可思議!即令作五逆罪等,無纖毫善根的闡提人,佛性仍不離。蓋由凡夫執五蘊為實有,迷四大是真我,虛妄造作諸業,枉受輪迴憂悲惱苦。不知宅中寶藏,頂上明珠,四處拋家散走,認他鄉作故鄉,不知自性煥發光采,只要狂心歇、妄想息,無事即是貴人,任天地寒暑,人情冷暖,觸目全是春水春綠、妙樹重重!

聖一是個領悟真性的獨眼禪師,駐錫於京都的東福寺。此寺無論晝夜,都寂靜無聲,連誦經禮懺的佛事,也被這位大師一律廢止。他的門人除了坐禪和普坡作務之外,別無雜事。東福寺如此靜寂,數十年如一日。直到聖一圓寂時,一位鄰居老婦才聽到引磬和誦經的聲音。

佛陀以降伏其心,要先離我等諸相,離卻一切相,心即平等,心眼淨明,靈光獨耀,本自圓成,何勞向外求玄?禪門中的法器,啟開法眼,會見本來面目時,所作的悟道詩,又稱〈投機偈〉,可作為吾人理解「應無所住」時,當下的見性悟境。

長慶稜,是雪峰禪師的門徒,有一天捲簾,豁然大悟:

也太差,也太差,捲起簾來見天下,

有人問我解何宗,拈起拂子劈口打。

永明延壽是百卷《宗鏡錄》的作者,有一天聞木柴墮落地下,了然契悟,作一偈:

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

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張九成是南宋人,參究「柏樹子」公案,由於聞蛙鳴聲,心有省悟,作一偈:

春天月下一聲蛙,撞破乾坤共一家。

正恁麼時誰會得,嶺頭腳痛有玄沙。

開悟須假因緣的成就,所謂水到渠成,吾人於信、解、行、證的修行路上,須假善法修為。沒有天生的釋迦、自然的佛陀,都是從生起一念清淨信心,聽受讀誦經教(文字般若);深解義趣,返歸自心(觀照般若);發起修一切善行,證入無上平等法性(實相般若),哪裡有不播種的收穫?哪裡有不築地基的樓閣?

如《大乘起信論》所說:

「又諸佛法,有因有緣,因緣具足,乃得成辦。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無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燒木,無有是處。眾生亦爾,雖有正因熏習之力,若不值遇諸佛菩薩善知識等,以之為緣,能自斷煩惱入涅槃者,則無是處。若雖有外緣之力,而內淨法未有熏習力者,亦不能究竟厭生死苦、樂求涅槃。若因緣具足者,所謂自有熏習之力,又為諸佛菩薩等慈悲願護故,能起厭苦之心,信有涅槃,修習善根。以修善根成熟故,則值諸佛菩薩示教利喜,乃能進趣,向涅槃道。」

凡夫雖有佛性,猶如木中火性,雖是火的正因,但如果無人知曉,不逢因緣,木頭又怎能自燃自燒呢?進趣涅槃解脫道,如果不遇諸佛菩薩善知識等為緣,如何點燃自性的火苗?凡夫妄想馳求,所依無實,千端萬緒,機關算盡,仍舊浮沉生死。就像傅大士的〈浮漚歌〉:

君不見驟雨近看庭際流,

水上隨生無數漚。

一滴初成一滴破,幾迴銷盡幾迴浮。

浮漚聚散無窮已,大小殊形色相似。

有時忽起名浮漚,銷竟還同本來水。

浮漚自有還自無,象空象色總名虛。

究竟還同幻化影,愚人喚作半邊珠。

此時感嘆閑居士,一見浮漚悟生死。

皇皇人世總名虛,暫借浮漚以相比。

念念人間多盛衰,逝水東注永無期。

寄言世上榮豪者,歲月相看能幾時?

水上泡沫聚散無窮已,自有還自無,銷竟還同本來水!浮漚一生,如同凡夫於此幻影,執我攀緣,六情自昏,不知暫借浮漚身,徹見人間的真相。人我毀譽不久長、人情濃淡不久長、人世盛衰不久長、人心愛憎不久長,於浮漚假相中,悟解有個千年萬劫不敗壞的真身。

福州大章山上的契如庵主,一向不攀外緣,淡泊寧靜。他於玄沙禪師那裡領悟真心以後,玄沙讚美他說:「你的禪悟已入無人境,以後沒有人可以和你並駕齊驅。」

契如自此不聚徒說法,也不須侍者服侍,獨自一人隱居於小界山中,把一株枯死的大杉樹掏成一個小庵,只夠容身,於此小庵,悠然自得。凡是有遊方過路的僧人,隨叩隨應,不拘說法的方式。

有一僧問他:「生死到來,該怎麼躲避?」

他說:「跟著走就是了。」

僧人反問:「那不就受到生死拘束嗎?」

契如就喊一聲:「啊喲喲!」

生死就像花開花謝一樣自然,覺悟的佛陀都免除不了色身老病的朽壞,有為有相,皆離不開危脆的生滅法則。因此,契如禪師要吾人於生死到來時,不生心動念,脫透妄相,明了本無生死來去之相,又是誰受到拘束呢?

以無我等相的般若慧觀,行遊化度眾的菩薩事業,尊重一切凡夫有如來藏、有金剛寶,心離能度、所度的高下妄相,即如大地無怨親遠近的分別,無愛憎是非的揀擇,但盡凡夫心,平等如佛德。就像《龐居士語錄》言:

無貪勝布施,無痴勝坐禪,

無瞋勝持戒,無念勝求緣。

盡見凡夫事,夜來安樂眠,

寒時向火坐,火本實無煙。

不忌黑闇女,不求功德天,

任運生方便,皆同般若船。

若能如是學,功德實無邊。

習題

1.佛陀於因地修行,發心度化眾生,為什麼卻說「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2.佛陀不是一再強調要以「無我」來修行,為什麼文中卻說「如來說有我者」?

3.何謂「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4.凡夫本具如來佛性,為什麼還需要諸佛菩薩善知識所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