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 快樂之道

文╲妙南(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2019.12.14
4232觀看次
字級

文╲妙南(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師兄們分享,現在美國哈佛大學最流行的一堂課,叫做「幸福學」;而這個周末,近六百個青年要回山尋找「快樂之道」,我大笑,這批年輕人真有智慧!兩千六百年前,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也問了他的父親相同的問題:「可不可以不要有憂悲苦惱?」「能不能有一種永恆的快樂?」佛陀找到了答案,眼前的年輕人也來追尋智者之道,真好!

很多人誤解佛門,肯定悽慘苦哉。但是照現在的標準來看,佛陀其實也是個高富帥,英俊挺拔、文武全才,是王位的繼承人,榮華富貴享用不盡。只是他更早覺知,這些快樂是短暫的、是有對立差別的;國色天香終將衰老、樂極可能生悲。於是他選擇修行,最後找到了答案:「涅槃」,是為大樂!消滅了人生苦惱,證得究竟常樂。

我請示師父,有沒有甚麼法寶可以提供給這些青年,師父說:「快樂不是別人給的啊!」的確,快樂與否是自己的選擇,佛教珍貴的特點就在於我們可以掌握生命的主導權。唯識學談眾生心,其中有一法,名為煩惱心所,梵文字根的意思是「扭曲」,眾生的困頓、不快樂,來自於扭曲真相、事實、緣起,所以總是放不下一句話、一個表情,煞有其事的被外境牽著鼻子走。

記得佛光山在開山初期,水源經常都有雜質,有一回早上,大家發現大師在寮房的水龍頭下面,包著一條毛巾,好奇地問:「是不是昨天晚上地的水質不好?」師父靜靜地說:「昨天晚上太晚回寮,怕水聲吵到其他人啊!」大家心裡面暗自讚歎,不自惱、不惱他,正是一代大師無聲無息的慈悲胸懷。而師父則告訴我:「我貧窮,一樣很快樂啊!」

智者與凡夫唯一的差別,在於能否「照見」,看清楚,才有本事度一切苦厄。所以佛陀證悟時,宣說四聖諦的真理—苦、集、滅、道,雖以苦為先,終極關懷卻是離苦得樂。苦,作為第一個聖諦,佛陀說明「逼迫性、應知、已知」。其中的「應該了知」understanding,如果反過來看,正好是standing under,巴利文的意涵是「能夠站在痛苦的底下、擁抱痛苦」,也就是要願意接受、了解,然後才能真正放得下,走得過。

於是真正的快樂之道,無非「知苦」,逃避痛苦,只能生死輪迴;勇敢面對、自我革新才有法樂。同時在菩薩道的行持上,還要能顯發度化眾生的大悲願,才能如《大智度論》所言「得清淨大樂,得共一切眾生的善樂」。大師一生提倡給人歡喜,現證法喜安樂,他將《華嚴經》「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修改為「但願眾生得離苦,也為自己求安樂。」但願大家真能覓得快樂之道,身心輕安,少煩少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