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換位思考的動物

文/摘自《章魚的內心世界》馬可孛羅出版 |2019.12.13
2322觀看次
字級
歸屬於某一個群體,是人類內心最強烈的欲望之一。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靈長類遠祖也是。演化生物學家認為,在人類漫長的生命中要維持許多社會關係,這驅動了人腦的演化。事實上,智能通常也出現在生命較長、有類似社會活動的動物身上,例如黑猩猩、大象、鸚鵡和鯨魚。 圖/洪嘉蓮

文/摘自《章魚的內心世界》馬可孛羅出版

歸屬於某一個群體,是人類內心最強烈的欲望之一。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靈長類遠祖也是。演化生物學家認為,在人類漫長的生命中要維持許多社會關係,這驅動了人腦的演化。事實上,智能通常也出現在生命較長、有類似社會活動的動物身上,例如黑猩猩、大象、鸚鵡和鯨魚。

但章魚完全相反。大家都知道章魚短命,而且幾乎都不會出現社會活動。不過有些例外很有趣。小太平洋條紋章魚的雌性和雄性有時候會住在一起,共享一個巢穴。不過至少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在生命的末期才會找伴,目的是交配。這樣的求歡其實命運難料,因為就如同有些人知道的那樣,這是名副其實的「晚餐約會」,其中一條章魚會吃掉另一條。

如果章魚沒有必要和同種個體互動,那麼要智能做什麼用?如果章魚沒有彼此交流,為何要和人類交流?章魚學家說:「讓章魚變得聰明的事物,不一定就得是讓人類變聰明的事物。」她認為讓章魚變得聰明的事件是失去了外殼。沒有了殼讓章魚的活動能力大增。章魚不像貝類需要等待食物上門,自己就能夠像老虎一樣獵食。擺脫了外殼也要付出代價,就如同某位研究人員所形容的,章魚變成了「一大袋缺乏保護的蛋白質」。只要大到能夠吃下牠的動物都會去吃牠。章魚知道自己很脆弱,因此得保護自己。

有研究員目擊章魚在狩獵回來之後,爬到巢穴旁邊一公尺遠的地方,撿起了一塊岩石,放到巢穴前面。兩分鐘後,挑了另一塊岩石。牠用吸盤抓住這兩塊岩石,拖回家,放到巢穴開口,然後仔細地移動岩石的位置,宛若城堡前面的岩石碉堡。這條章魚所想的事情顯而易見:「三塊岩石就夠了,晚安。」牠現在覺得夠安全,能夠去睡覺了。2009年,印尼的研究人員觀察到章魚會帶著兩片半圓的椰子殼,用來當成攜帶式房屋,把兩塊椰子殼拼成圓球,自己躲在裡面。

想像其他動物

心裡想什麼

搭建遮蔽場所、噴墨汁、改變顏色,脆弱的章魚必須能夠智取許多動物;其中有些是要追捕的動物,另一些則是要逃避的動物。要如何才能夠應付這麼多種可能性?這樣的事情多少需要一些預測對方行為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想像其他動物心裡想什麼,稱為「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測試是否具備心智理論的實驗是這樣進行的:讓一個幼兒看錄影片,影片中有個小女孩把一盒糖果留在自己的房間中離開了。她不在的時候,有個成年人用鉛筆換走了盒子的糖果。現在那個小女孩回來打開盒子。這時實驗人員會問看影片的幼兒,那個女孩會在盒子裡面看到什麼東西。只有比較年長的幼兒,知道儘管糖果不在盒子裡面,但是那個小女孩會預期盒子裡的是糖果。

心智理論意味著知道有自我(我這麼想,而你想的可能和我不一樣),被認為是組成意識的重要成分。不過在這個星球上所有的生物中,如果提到能想像其他生物的內心所思,那麼最厲害的可能就是章魚了。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