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保護色牠們沒未來

潘楠慕 |2019.12.08
1815觀看次
字級

編譯/潘楠慕

許多動物擁有白色的皮毛,例如北極狐、白鼬,牠們也會隨著季節、環境換毛,讓毛色融入環境、躲避獵食者的攻擊,也就是所謂的「保護色」。

然而,隨著氣候變遷導致地球暖化,冰雪覆蓋期縮短,使得這些動物的白色毛皮,在沒有積雪的暖冬環境中特別顯眼,難以藏身,被捕食率大幅增加。科學家表示,這種狀況已危及多種動物的族群生存,若無法改善,這些動物有絕種之虞。

波蘭的科學家長期追蹤調查白鼬,這種動物會在冬季褪去棕色的皮毛,長出雪白皮毛。調查發現,波蘭冬季森林雪量和雪季持續時間,與隔年白鼬的數量有密切關聯。一九九七年至二○○七年間,波蘭原始森林冰雪覆蓋的時間,從八十天縮短到四十天,致使白鼬極易遭到狼、狐狸、烏鴉等捕食者獵殺。

科學家指出,由於氣候變遷影響愈來愈顯著,冬季的溫度持續升高,積雪時間持續縮短,白鼬的存活率可能不斷下降。

儘管動物有適應環境的能力,可以隨著氣候狀況調整換毛時間,但科學家指出,這種本能可能趕不上氣候變化的速度。白鼬換毛需由溫度和日照長短誘發其體內激素改變,但氣候變遷影響了溫度,卻未改變日照時間。

主持研究的查布博士(Karol Zub)表示,北歐和北美許多地區的白鼬,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完全消失。

除了白鼬,其他的白毛動物和鳥類也面臨威脅。科學家追蹤皮毛會在冬天變白的二十一種動物和鳥類,包括雪兔、環頸旅鼠、白尾長耳野兔等,發現氣候變遷已危及所有季節性換毛的哺乳動物和鳥類。

以雪兔為例,當牠們的顏色不能融入環境時,每一周的生存機率下降約百分之三點三至百分之六點五,若持續一整個冬季,足以影響物種的存續。

除了被獵食,氣候變遷也對食物鏈上端的獵食者造成傷害,例如北極狐。氣候暖化的狀況向北半球北部擴散,導致獵物也往北移動,引來體型較大的紅狐。紅狐的族群北移並擴大,就掠奪了北極狐的資源,威脅其生存。

依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統計,近五成的陸生動物和逾兩成的鳥類已受氣候變遷衝擊。除了上述的保護色功能喪失,氣候變化造成的植被改變,也影響許多物種的生活型態。另外,地球溫度上升導致海平面升高,甚至已造成澳洲大堡礁特有的齧齒動物「珊瑚裸尾鼠」滅絕,是有紀錄以來第一種因氣候變遷絕種的哺乳類動物。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問題,除了期望各種動物在物競天擇的法則下盡快演化出生存之道,人類也需盡可能遏止並改善氣候變遷,才能保育各種物種免於絕跡。

飼養凶猛動物 俄羅斯頒禁令

由於缺乏相關法令,許多俄羅斯人在家中飼養凶猛的動物,包括美洲獅、鱷魚、老鷹等。然而,即使俄羅斯民風驃悍,被戲稱為「戰鬥民族」,也因飼養這些動物釀出許多慘劇。

飼養這些稀有的猛獸猛禽,在網路時代的吸睛效果十足,許多人也因此甘冒危險,只為了在網路上「炫膽量」。但動物保育人士指出,許多凶猛動物的飼主缺乏適當的知識和環境,無法為這些動物提供適當的生存條件和營養。此外,這些猛獸一旦逃脫,對民眾的安全也造成嚴重威脅。

俄羅斯當局表示,近來有關食肉寵物襲擊主人或其他人的意外和傷亡的狀況持續增加,為遏止這股不當的風潮,國會議員已提出一項法令,由總理麥維德夫簽署通過,二○二○年一月一日起禁止民眾在家飼養熊、狼、獅子、老虎和其他大型食肉動物;也禁止飼養鱷魚、食肉龜、科莫多龍等爬蟲類,還有眼鏡蛇、蟒蛇、蠍子、狼蛛等有毒生物。

不過,新法令不溯及既往,凡是在生效日前購買的寵物仍可繼續飼養。至於動物園、馬戲團、水族館和其他專業機構,不受此法令限制。

俄羅斯已在今年初通過防止虐待動物的法令,要求「對動物負責,給予牠們符合道德和人道的待遇」,該法令的管理層面相當廣泛,包含禁止撫摸動物園裡的動物、毆打動物、飼養外來動物作為寵物、以及在酒吧和餐館飼養動物。如今,又進一步對凶猛動物問題加以規範。

當局指出,這項法令一方面能保護飼主,一方面也能保護許多動物。法令條文指出:「這些野獸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另一方面,人類居住的環境與動物的自然棲息地差異巨大,可能危害動物的健康,甚至會導致動物死亡。」

俄羅斯知名動物專家卓羅玆多夫(Nikolay Drozdov)表示,全力支持這項禁令,他說,在家飼養毒蛇和大型食肉動物「絕不可行」,且遲早會釀成悲劇。

解救驢子奴工 希臘設立法規

希臘的聖托里尼島風景秀麗,吸引大批觀光人潮;然而,島上的丘陵地貌及獨有的石階路走來辛苦,車輛也無法通行,當地業者便提供驢子供遊客騎乘。

動物保育人士指出,聖托里尼島上多數驢子處於被奴役的狀態,他們不僅長時間服務,每周七天都須載客,且普遍缺乏休息和飲水。長時間配戴鞍具,甚至導致驢子的背部因摩擦出現開放性傷口、脊椎因壓迫受傷。

動保人士的持續抗爭及呼籲,引發國際動保組織重視,也促使希臘當局公布禁令。希臘農村發展和食品部(Ministry of Rural Development and Food)收到大量投訴及各界的關切後,已針對驢子受到奴役的問題發布新法規。

依據該部門公告,用於勞役的馬科動物,飼主須應確保其健康良好。這些動物的居所和工作站,應備有消毒物品。飼主須每日提供動物充分的食物和新鮮飲用水,食槽需維持乾淨,每日至少清潔一次。

公告還規定,飼主不得驅使已不適合勞動的動物提供服務,所謂的不適合勞動狀況,包括生病、受傷、即將生產以及腳蹄受損。

另外,動保團體也針對聖托里尼島的亂象提出批評。由於肥胖遊客增多,當地業者甚至讓驢和馬雜交,生產體型較高大、更能負重的騾子。希臘當局也據此規定,用於勞動的馬科動物,不能背負超出自身體型能承受的重量;負重不能超過一百公斤。

一名參與反對虐待驢子和平示威的人士指出:「當局立法是一大進步,國際社會的關注,讓驢子獲得法律的保障,但聖托里尼島的狀況已經持續多年,不可能一夕之間改變。」

其他動物保護人士則宣稱,仍有業者陽奉陰違,對法規視若無睹。動物保護組織「無所不在直接行動」(Direct Action Everywhere)的雅典分部負責人史柯塔(Maria Skourta)說:「我們對政府立法之舉感到滿意,這揭露了驢子受到凌虐的問題,不過行動仍需繼續。」

史柯塔指出,他們協助改善牲口遭到奴役的問題,這只是第一步;新的法令讓驢子不需要負載過重的遊客和行李,但牠們仍被飼主用來運送水泥、器具和許多重物;該組織的訴求,是讓動物徹底解放,獲得人道的照顧且免於奴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