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負責人】 為城市打工者而歌 許小猛

文/記者何磊靜 |2019.12.01
1982觀看次
字級
打工者藝術團自己籌辦的新市民春晚公益演出。 圖/新華社
在舞台上歌唱的許小猛。 圖/新華社
許小猛仍然記得自己首次登台的情景,「第一次上舞台,是在一個工廠裡的歌唱大賽。我上台時出了一身汗,特別緊張,差點就吐了。我堅持著把那首歌唱完了,現在好了,再也不會那樣了。圖/新華社
打工者藝術團走進工地進行公益演出。 圖/新華社

文/記者何磊靜

共同的愛好和訴求讓許小猛和夥伴們一拍即合。2010年12月,他們決定在蘇州木瀆鎮成立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以團之名,為打工者而歌。他們制定了個「規矩」,團隊成員必須保留一份工作。因為他們早就意識到,如果想做成一支公益藝術團,要想溫暖別人,必須要保證自己能吃飽穿暖。

「鋼筋水泥腳手架,車水馬龍黃馬甲;快遞包裹風雨下,街頭巷尾千萬家……」

初見許小猛的時候,他正站在舞台瀟灑地唱著歌,一身亮閃閃西裝,邊上樂隊簇擁,底下數百名工廠操作工、建築工人拍手鼓掌。在那個場景中,他儼然是一個明星歌手。

不過那場公益演出一結束,許小猛和樂隊成員們就開始拆舞台、搬東西,燈光、服裝和道具及時清點完畢,他們回歸了自己的「真實身分」——城市裡普通的打工者。

雖然第二天還要回到車間、工地、超市或酒店上班,但他們臉上都難掩欣喜之情,每個人心中還翻滾著一股熱浪。

「那首叫做〈城市是我家〉,是我們原創的幾十首歌中的一首,不算我最喜歡的。」許小猛羞澀地告訴記者,他是「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的負責人,他們的成員來自五湖四海,但都在蘇州、上海等城市裡打工,「因為愛音樂,大家就走到了一起。」

靈感如奔流小溪

三十五歲的許小猛,不愛燙頭也不留長鬍子,穿著簡單的T恤,說話溫和內斂,一點沒有很多人想像的「藝術家」氣質。

十五年前,許小猛孤身一人從河南老家輾轉到了蘇州。作為一名「音樂發燒友」,他並不是背著一把吉他闖天下,僅僅是因為聽人說蘇州發展好,工作機會多,想找份能過日子的穩定工作。

他選擇的第一個落腳地,是當地一家電子廠。

「那會兒天天裹著厚厚的工作服,從早做到晚。」許小猛說,繁重的工作讓他無暇顧及別的,城市新生活的重擔更是讓他倍感壓力。談起最開始的那段日子,許小猛眉頭緊鎖,他的記憶中似乎只有宿舍、工廠兩點一線的空白。

本想過安穩日子,可在城市中混跡的孤獨感卻總湧上心頭。許小猛開始默默寫歌唱歌,找尋心靈的慰藉。靈感如一條奔流的小溪,一首首原創歌曲的出爐讓他記憶中那片空白終於有了色彩。

「一開始真的只想著自娛自樂,但我發現身邊有很多背井離鄉的工友們,他們生活壓力都很大。為什麼不去快樂他們呢?」許小猛似乎找到了方向,他覺得那些漂泊在城市的打工者應該互相取暖,而音樂就是可以傳遞溫暖的「火把」。

二○○七年,許小猛決定從工廠離職,為了生計也為了結識更多打工者,他在咖啡廳打零工,做過酒吧歌手,後來應聘了一家旅遊公司,種種經歷讓他走遍了蘇州這座城市,也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愛音樂的打工者朋友。

共同的愛好和訴求讓許小猛和夥伴們一拍即合。二○一○年十二月,他們決定在蘇州木瀆鎮成立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以團之名,為打工者而歌。

他們制定了個「規矩」,團隊成員必須保留一份工作。因為他們早就意識到,如果想做成一支公益藝術團,要想溫暖別人,必須要保證自己能吃飽穿暖。

堅持九年不容易

一支業餘藝術團,要寫歌、出專輯,還要籌備公益演出,注定走上了一條艱難的路。

「堅持快九年時間了,太不容易了。」許小猛說,搭舞台唱歌、出專輯等都需要很多經費,而他們這些外來務工者都只夠養活自己,因此經常要集體出動到處拉贊助,「我們的堅持,離不開社會上好心人的幫助。」

在許小猛心裡,打工者藝術團首先是為打工者提供一個舞台,讓他們能夠排解在城市的寂寞。同時,藝術團要用歌聲去傳達打工者的心聲,傳遞這群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讓更多人去了解他們的不同面向。

「我們一定是要為打工者這個群體發聲。」談到初心和使命,許小猛異常堅定。

創立初心

小夢想有大能量

如今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有三十多名成員,他們之中有一線操作工、售貨員、電焊工等。白天穿梭於車間工地,晚上下班彈吉他唱歌,這一群人為同在城市打拚的打工者們,帶去源源不斷的歡樂與感動。

來自鹽城的「九○後」女孩胡秋香在蘇州一家相機配件廠打工,也是藝術團的一員。她從小酷愛唱歌,一直渴望能夠登上舞台表演。去年春節前夕,胡秋香有了第一次在近千名觀眾面前演出的機會,她覺得自己「夢想終於實現了」。

二○一七年,藝術團發起了首屆「新市民春晚」的演出活動,節目自己編排、舞台自己搭、場地政府給……成員們齊刷刷上陣,成功為在蘇州打工的外來人員帶去了一檔高質量的公益演出。

胡秋香錯過了那次演出,懊悔萬分。去年她決定做足準備,為了能讓自己達到舞台演出標準,她在許小猛等人的指導下瘋狂練習唱歌。路上騎著車她能唱一路,轟鳴聲此起彼伏的車間流水線上她都能哼唱個不停……她對音樂的痴迷感動了藝術團的每個人。

「秋香愛唱歌,最初我們覺得她仍需努力提高,但是她的執著把我們都感動了。」許小猛說,大家一致同意秋香登台唱歌,不僅因為她愈唱愈好了,更因為藝術團要幫助大家圓夢,鼓勵更多像秋香一樣的人去追尋自己心中的那份熱愛與美好。

一說到「新市民春晚」,許小猛眼神就自然流露出了自豪感。「我們都深有體會,每到過年,農民工們很多都返鄉和親人團聚了,可是還有太多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與親人相聚,寒冷的時候,總得想辦法讓他們溫暖點。」許小猛說,他們希望每年都能做這個公益演出,給春節回不了家的人一些心靈安慰。

面對記者,許小猛不太願意說辦藝術團的「艱難」,反而談了很多「詩和遠方」。他說作為藝術團的成員,心裡或多或少是有「滿足感」的,「既然我們做了公益的事,就不在乎付出多少了。」

二○一三年,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開了首張專輯的發表會。那時正巧他們得知蘇州當地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兒童急需救治,決定在發表會現場舉行一次慈善義演,現場募集到的人民幣一萬元如數捐出。

「雖然只是微薄之力,但是我們作為一群城市務工人員,還能盡我所能幫助到當地人,那種融入感和幸福感,是我們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許小猛說。

如今,在社會人士和政府單位的支持下,藝術團已經在工廠、農民工子弟學校等地舉行了六十多場公益演出,吸引了愈來愈多人的關注。「喜歡音樂的打工者遠遠不止我們這些人,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願意加入我們。」許小猛說,打工者不是只會埋頭苦幹的機器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夢想,也可以為和諧和城市貢獻自己小小的「正能量」。

創作題材

從個人擴大到社會

許小猛仍然記得自己首次登台的情景,「第一次上舞台,是在一個工廠裡的歌唱大賽。我上台時出了一身汗,特別緊張,差點就吐了。我堅持著把那首歌唱完了,現在好了,再也不會那樣了。」

許小猛說,與其說進步的是舞台經驗,不如說是個人的成長。他喜歡把自己對這個社會的認知寫成一首首歌,而這些歌的主題,似乎訴說的又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故事。

從早期創作歌曲〈醜小鴨〉、〈闖一闖〉反映打工者的艱辛與夢想,到〈三百六十五天〉關注返鄉路上的喜憂,再到〈城市是我家〉唱出他們對城市的認同與歸屬。從這些歌裡,不難感受到外來務工者從「農民工」變成「新市民」的蛻變。

「這些歌確實能反映我們的變化,確實來源於生活。」

許小猛說,他從千里之外來到蘇州,從一個人變成一家人,從月收入僅千元出頭到現在安家落戶、娶妻生子,藝術團很多成員都已在蘇州成家立業,「我們在這裡感受到了生活的進步,也想把社會帶給我們的福利回饋出來,表達心聲報答社會。」

藝術團最開始的一首歌〈醜小鴨〉略帶悲情色彩,裡面唱著「沒有人知道我是誰,也沒有人為我擦去孤獨的淚……我什麼時候能夠騰飛。」

許小猛表示,現在他們愈來愈感受到城市給予的包容和可能性,藝術團成員們已經不太願意再去唱這種類型的歌了。

「猶如一夜春風十里,春來冬去,古城小鎮描繪著新的氣息……」二○一八年十二月,藝術團發表了三首從打工者視角致敬改革開放的原創歌曲。在寫這首〈春風一夜十里〉時,許小猛採訪許多蘇州本地人,請他們談發展變化。

「聽說過去人們談戀愛約會,從城東到城西,要花一個晚上小船才能趕到,現在坐地鐵只要幾十分鐘。」許小猛不禁感慨,他們的創作題材正從聚焦獨立個體擴展到關注城市和國家發展,這也是打工者群體夢想的昇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