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抗空汙 調降行車速限 效益不夠明確 政策推動阻力大

潘楠慕 |2019.11.24
1612觀看次
字級
傳統內燃機引擎車輛排放的廢氣,是空氣汙染以及地球暖化的來源之一。圖/美聯社
歐洲多國曾提案降低行車速限,引發爭議。 圖/法新社
荷蘭準備降低速限,改善空汙問題。 圖/美聯社
專家進行實驗,比較機器和植物淨化空氣的效率。 圖/美聯社
諾沙特創辦Le Tote網站,提供服裝租賃服務。 圖/美聯社
一些專家主張,空氣濾清器才是最有效的工具。圖/美聯社
環保時尚主張以租用代替購買衣物。  圖/法新社
盆栽是否真能改善空氣品質,專家見解不同。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傳統內燃機引擎車輛排放的廢氣,是空氣汙染以及地球暖化的來源之一。許多國家早已制定相關規範,希望減少汽車排廢。電動車的問世,也與這個趨勢有關。除了這些措施與對策,一些國家也思考如何進一步改善汽車排廢的問題。

歐洲多國原本均提出構想,調降汽車行駛速限。倡議者認為,這項政策不僅能夠降低事故發生機率,還能減少汽車的廢氣汙染。然而,德國、法國兩大經濟體在這項政策的推動上,卻面臨極大阻礙,也凸顯此政策推動過程面臨的艱巨挑戰。

法國在二○一八年就調降鄉村地區的道路速限,卻引發民怨,抗議群眾甚至大肆破壞測速照相機。反對者主張,調降速限對減少空氣汙染的幫助有限,卻沒有顧及民眾的實際需求,引發諸多不便。

德國則舉行朝野辯論,希望在高速公路設定速限,廢除過去聯邦政府未訂定速限的狀況。然而,這項由綠黨所提的法案,在議會投票時卻遭多數議員反對,無疾而終。德國交通部甚至表示,這種提案「違反所有常識」。

儘管如此,向來注重環保、有「自行車王國」美譽的荷蘭,也決定降低行車速限。報導指出,當局正在研議,把公路的日間速限降至時速一百公里,夜間則維持一百三十公里,預定明年實施。

荷蘭正面臨嚴重空汙危機,許多大型基礎設施的計畫已被迫停擺,包括道路、房屋和機場建設計畫。荷蘭國務委員會表示,荷蘭允許發放建築和耕作許可證的規定,並不符合歐盟的法律,無法保護自然環境免受氨氣、一氧化二氮等排放物汙染;荷蘭法院也裁定,違反排放標準的工程必須暫停。

荷蘭政府原本打算建造七萬多戶房屋,當局因此持續尋找減少汙染源的對策。內閣討論的選項之一,是周日禁止使用傳統燃料的車輛上路。

另外一項提案,就是降低行駛速限,包括日間速降至時速一百公里,晚間七時至上午六時才能以目前的最高速限行駛。

目前,歐洲各國的最告限速為時速一百三十公里,英國為一百一十二公里。若荷蘭依照規畫將車速限制在一百公里,將成為歐洲限速值最低的國家之一,與賽普勒斯相同。

這項政策在荷蘭同樣面臨阻力,但荷蘭總理呂特表示,如果不及早採取各項措施減少廢氣排放,建設停擺勢必造成嚴重的失業問題,嚴重影響經濟成長,甚至衍生犯罪率升高、兒童失去正常家庭及教育等社會亂象。據推算,如果目前的停工持續,荷蘭建築業的產值至二○二一年將下滑百分之八,約四萬人可能失業。

呂特所屬的自由人民黨(VVD)反對減速政策,他也坦言:「這項政策沒人喜歡,但不得不實施,以免阻礙荷蘭的發展。」

降低速限引發的爭辯,目前仍難定論。例如,今年年初,美國共和黨議員曾提案在某幾條公路設立無限速車道,理由竟是「減少車輛在道路上停留的時間,改善空汙」。

專家指出,推動降低速限政策,當局應提出更具體的數據,說明降低速限與減少空汙的關聯,才能平息爭議。

淨化室內空氣 盆栽不是頂管用

許多人認為,在室內擺放盆栽有許多好處,包括淨化空氣。過去也曾有實驗顯示,植物確實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但最新研究發現,盆栽改善空氣品質的效果被過分誇大,最有效的方法其實是使用空氣濾清器,就連自然通風的效果,也勝過盆栽。

美國航太總署(NASA)曾進行實驗,觀察一般室內植物是否能排除毒素、淨化室內空氣。實驗結果顯示,植物除了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之外,確能吸收空氣中有害毒素。

然而,《暴露科學與環境流行病學期刊》(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刊載的研究報告指出,盆栽淨化空氣的效果並沒有傳統印象中那般強大。以稀釋有毒物質的速度來說,只要保持通風,效果就比靠植物將其吸收來得快。

撰述這項研究的沃林(Michael Waring)表示:「想要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最佳方式,是減少室內的排放源,保持通風,並使用過濾空氣的機器。」

他並指出,NASA的研究並非不實,但當初的實驗是在研究室進行,並不符合一般住家或辦公室的真實狀況,忽略許多影響空氣品質的因素,例如烹飪等高排放活動。

研究團隊指出,空氣汙染物分為三類,第一種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來源為消費用品、清潔劑和建築材料;第二種是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來自殺蟲劑等物質,具有黏性,可能在室內存留數月甚至數年;第三種則是懸浮物,包括灰塵等固態顆粒。

沃林的研究團隊在數十個不同環境測試,將盆栽去除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能力,與自然通風以及機械通風的數據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在一間小型辦公室裡,必須有一百到一千盆盆栽,才能達到將室內空氣換掉一次的淨化效果。

沃林表示,實測結果顯示,盆栽的空氣淨化效果並不顯著,但他也強調,這不代表盆栽沒有作用,只是這些效用屬於美觀、情緒放鬆等心理層面,不是製造新鮮空氣。

租衣比買衣環保? 專家不認同

時尚界已吹起環保風潮,除了生產過程和材料的選擇,還有倡議人士呼籲「以租用代替購買」。但專家指出,租用衣物未必比購買更環保。

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增強,加上共享經濟的發展,服飾租用的風潮隨之興起,許多品牌也推出類似訂閱制的服務。但永續時尚專家克萊茵(Elizabeth Cline)指出,從運輸、清潔和包裝來看,服飾租賃絕不環保。

以運送來說,每次租用就須動用兩趟運送,製造大量碳足跡。麻省理工學院供應鏈管理碩士學程和永續物流計畫執行主任馬丁尼茲( Josué Velázquez-Martínez)指出,租借服飾和購買相比,前者的運輸會產生較高的環境成本。

衣物清潔的部分,每件租用的衣物,在退還時都需清潔,主要以乾洗為主。但研究顯示,乾洗過程使用的化學藥劑,會造成化學汙染。另外,乾衣機排放的二氧化碳也相當可觀。儘管多數租賃服務業者都已使用碳氫化合物取代全氯乙烯作為清潔劑,但碳氫化合物也不是很環保,只是汙染程度較低。

此外,租賃服飾的包裝,重複使用率極低。調查發現,這類服務使用的紙箱極少回收,即使回收也需消耗能源和水資源。克萊茵說,低回收率、使用除塵紙和塑膠材質的包裝,讓她難以認同租用比購買更環保。

克萊茵進一步指出,服裝租賃的價格比購買便宜,導致許多人大量租用,連帶產生大量環保成本,偏離了最初的立意。

不過,一些服裝租賃公司仍堅持這項趨勢能減少服裝製造的工業影響。舊金山的Le Tote租賃平台表示,該公司的衣物有八成是以傳統水洗方式清潔,且盡可能節省用水。目前的租借運作方式未盡完善,仍是正確方向,只要加以修正,環境成本將能大幅降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