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1】隨堂開示錄 30 台視《熱線追蹤》節目專訪

星雲大師 |2019.11.19
2256觀看次
字級
大師接受《熱線追蹤》節目專訪,勉勵「追蹤」的同時,也將清淨善美的內容,多多宣傳。圖/佛光山提供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8

談因緣 3 - 1 
台視《熱線追蹤》節目專訪
時間:2010年12月15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客堂

提問一:請教大師,很多觀眾都知道大師的生平與貢獻,但還有一些觀眾對於您在幼年時,決定剃度出家的心念不是很清楚,想請大師簡單地和我們聊聊?
大師:我現在先自我介紹。我是八十四年前,出生在中國江蘇揚州一個窮苦的家庭。七十二年前,我有幸在南京棲霞山寺出家。在中國大陸,也很幸運,沒有讀過學校,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但曾經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做過一般國民小學的校長,二年後,因為社會混亂,於六十一年前到了台灣,在台灣所有的一切,就為了弘法利生,這樣一路走來。

提問二:您決定要出家的時候,應該是有一個契機。當初是一個怎麼樣的原因,讓您決定要走上這條路?
大師:關於出家,我是很幸運出家。我不太贊成別人出家,因為出家跟從事一般的事業不一樣,他必須要有出世的思想,看輕社會的功名富貴,能可以遵守佛門的戒律,而且要無我,自己不重要,社會重要,大眾重要,把自己奉獻給眾生。有這種個性、性格的人才能出家。所以,在佛光山的出家人,過去都是要在佛光山住了好幾年後,才看因緣出家。雖然如此,人是經常會變化的,甚至出了家以後,他也不是說不安心於道,但是由於有自己的想法、人生的計畫,想做這樣、做那樣,我們也給予尊重、自由。

提問三:雖然我們現在看到佛光山在台灣佛教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且信眾也非常的多,可是您在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來到台灣,那個時候的社會風氣,其實信仰佛教的人並不多。大家看待佛教的觀念,可能也不像現在這麼的正確。那個時候,在弘法的過程,是不是覺得滿辛苦的?
大師:光復後的台灣,佛教也是一片荒蕪。主要,過去受日本統治,加上信仰佛教不自由,到處都是多神教、民間宗教。一般說道教很普遍,但沒有道士,也不像道教。那麼一些寺廟裡都是老弱殘兵,那時候都叫「吃菜人」(台語)。經過一些有心人傳戒、講經,到電台廣播,參加電視的節目,舉辦青年活動,組織念佛會、禪坐會,大專學校裡增加社團,佛教才這樣發展起來。

提問四:雖然說,我們現在看到的佛光山是在高雄縣,但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弘法的地方並不是在大樹鄉這邊,是選在宜蘭那個地方。怎麼會選在宜蘭當作一開始弘法的據點?
大師:這個都有緣分。我一到台灣來,沒有多久,就到了宜蘭。宜蘭這個地方,適合我的性格。因為人情冷冷淡淡的,但是很真誠。我每次到宜蘭,也沒有人接我;每次離開,也沒有人送我。我講經,大家就很歡喜;我不講,也沒有人來催促我做什麼。尤其宜蘭的青年們,他們來學習佛教的唱歌,學習佛教的梵唄,學習佛教的法器,喜歡參加佛教的讀書會,參加我弘法的活動,讓我覺得緣分很重要。
高雄,同樣的我也來,但我不喜歡住在高雄,因為這裡的人很熱情、很活躍。後來因為有很多的年輕人要出家,我沒有辦法提供他們住,也沒有辦法給他們有教育,他頭髮剃了,怎麼辦呢?把他送到別人的寺廟,人家也不一定接受。想想,自己還是得要有一個地方,能給大家方便。高雄經濟、人事、各種條件比較豐厚一點,所以,我就從宜蘭到了高雄。

提問五:後來選在經濟條件符合、人也很熱情的高雄,佛光山開始在這邊成立了。佛光山在當初那樣子的社會氣氛之下,怎麼會想要把這個地方取名為「佛光山」?
大師:那個時候,台灣的社會,幾乎不可以講佛教。因為我們過去的政府,最高層的那許多人,他們有的信仰基督教。基督教信教自由,但有些人執著,希望台灣要基督教化。基督教化,那我們傳教就更加困難了。你要到政府做官,你要信基督教才可以;你要出國去深造,先要信基督教才可以。總之,不信基督教就不行。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個人覺得,要建寺廟,必須要與這樣惡劣的環境奮鬥,我要一不做、二不休,打起「佛光」的招牌來,我就是要弘揚佛法,我就是要普度眾生,所以就叫「佛光山」,大概這樣而已。

提問六:大師成立了佛光山之後,第一個做的就是佛學院。一直以來,也看得到大師在佛學教育這一部分,著墨非常得深,為什麼教育是您首先要做的部分?
大師:最初,因為自己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覺得自己有所不足,想到未來的佛教,不能都像我們這一代,只在寺廟裡自我進修、自我養成,應該要有規模,所謂教育要現代化,人才培育要現代化,才能和社會結合,就想要辦佛學院。過去政府不准我們辦大學、中學,幾度申請都沒有辦法,最後還是辦個小規模的佛學院,只是那個地方也很難找。
後來看到佛光山這塊地,因為地不好很便宜,所以用少許的錢就買到一大片,也不需要建築執照。在山區,就算你要建築執照,政府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所以,也要感謝政府在這一方面,那個時候給我們很多的寬容和方便。

提問七:我們看到佛光山現在的規模,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就是這裡的整個環境、建築,大家都覺得,真的是一個很壯觀的景象。可是當初您來到台灣的時候,其實是環境非常不好的。聽說一開始的時候,是由寫劇本賺到一些錢,然後把這些錢全部捐出來,做為蓋佛光山的用途?
大師:假如回憶一下,佛光山的土地是怎麼有的?那時候我出了一本書叫「玉琳國師」,是一本小說,賣了好多錢,就拿這個錢來買土地。買了土地要建寺廟,我又有一本書《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買的人也好多,因為大家看得懂,那麼我就拿那個錢建了大悲殿。後來自己也寫了《釋迦牟尼佛傳》,就用那時候賣書的錢建了大雄寶殿。台灣早期,可以說是文化的沙漠,偶爾出版一點讓人看得懂的佛書,雖不是說洛陽紙貴,但我個人方面得到的利益,剛好可以貢獻給佛光山,當然信徒們的幫助也很重要。(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