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單 唐宋就愛外送美食

 |2019.11.12
181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現代都會的民眾大多都是外食族,不只是平日下班後,就連休假往往也沒有煮飯的動力,好在只要滑一下手機,就有外送員送上美味餐點。如此方便的送餐方式,正改變很多人的飲食習慣。但大多數人不知道,其實「外送」的概念和行為可追溯到千年前的唐、宋兩朝,甚至連皇帝也愛點外賣。

香港01「行走中國」報導介紹,外賣服務並非現代人的專利,據唐代文人李肇所著《國史補記》記載,德宗時的京兆尹吳湊,在時間緊迫時依然在客人到來前備好酒席,這顯示唐代士人階層,已有帶著鍋碗瓢盆去酒樓,把預先訂好飯菜外帶回家的習慣了。而在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也能看到一位繫著圍裙、手上拿著碗,正趕著送外賣的店小二。

坊市分離制度在宋朝時已被打破,產生了坊市合一的新興城市格局,住宅區與商業區混合的形式,再無營業時間與場地的限制,任何地方都可開設店鋪,造就了宋朝豐富的飲食文化。而城市庶民美食文化興起,街頭上的小吃,連皇帝都非常熱愛。

據宋代文人周密的著作《癸辛雜識別集.德壽買市》裡頭有段記載,就是說宋孝宗曾於隆興年間的一次燈節中,點了外賣「李婆婆魚羹」、「南瓦張家圓子」,還給了不少小費。

連皇上都愛點外賣,民眾當然也跟流行,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宋朝居住在汴京的小康家庭,已習慣買外食,很少自己下廚了;同時《東京夢華錄》共收錄了一百多家店鋪,還依等級可分為「正店」、「腳店」與「分榮」。

正店即是大酒樓,多為有身分地位的人提供消費,但沒有外賣服務。腳店為中上等級的餐廳,雖有外賣服務,但要達到一定金額,店家才願意外送。分榮則相當於今日的小吃店,不僅有外送服務,還隨傳隨到。

宋代外賣 3方式宅配

既然商業發達,餐飲還能外送,但古代沒有手機,宋朝人如何「下單」呢?

宋朝人點外賣有三種方式:一是家丁採買,由家丁前往飯館、酒樓點菜後,由專人送至家中再付錢,相當於今日的貨到付款。二是約定送餐,與店家簽下長期的外賣合同,店家定期定時將美食送至客戶家中。

第三種是上門兜售,因為宋代城市經濟發達,城市內娛樂場所林立,也聚集不少民眾,此時店家就會將事先準備好的餐點帶去現場叫賣。

今日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送員,基本配備都是機車跟保溫袋,雖然宋朝的外送員只能靠雙腿奔走送餐,但當時已有飯菜的保溫技術。

宋朝盛裝外賣的容器稱為溫盤,又稱為暖盤,有上下兩層,中間有空隙,只要在使用前向中間夾層倒入熱水,就能達到保溫效果。再將裝有餐點的溫盤,放入便於攜帶行走的長形「食盒」中,就是宋代外賣員的標準配備了。

由此可知,近年相當火熱的外送經濟,其實是古代商業行為之一,不僅是外賣模式,就連餐館分類、點餐方式,甚至是食物保溫方法等,都很有現代感,完全想像不到是千年前的社會樣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