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全球化數位轉型─銀行員面臨的挑戰

文╱蔡祐宜(專業經理) |2019.11.06
1943觀看次
字級

文╱蔡祐宜(專業經理)

近年來,「銀行員過勞」以至「銀行員跳樓」等事件頻傳,雖然在統計數據中,銀行業的平均薪資相較於不少產業仍算不錯,但事實上銀行員的工作壓力可說是逐年遞增的。

早期銀行工作被視為「金飯碗」,說的誇張一點,行員只要坐在櫃檯等客戶排隊存錢,再把錢放貸出去,即可賺取存放款利差;而那些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想取得資金,還得想方設法透過各種關係請託。曾幾何時,現況已經變成銀行必須藉由各種宣傳活動來吸引客戶存錢,並不斷壓縮自己的利潤,或提高風險,來爭取那些(看起來倒帳機會不高的)企業來貸款。

當存放款利差縮小到極限,銀行獲利只能寄望另一項收戶來源,靠理專大軍銷售金融商品取得手續費收入;而這些在第一線面對客戶的理專,除了與客戶建立關係,提供各種投資理財諮詢並執行交易的細節外,還必須花很多時間接受各種教育訓練,包括金融專業(如學習各種投資工具、追蹤金融行情,並取得十幾張金融證照),與非金融專業(如高爾夫、藝術品鑑賞等等),工作時間長且業績壓力大。

為什麼銀行會變得如此艱困?除了早期政府開放過多執照,造成銀行總數與分行數過多外,各類型金融機構(銀行、證券、投信、保險公司)的產品界線也變得愈來愈模糊,主要還有下列兩項因素:

一、間接金融轉為直接金融

傳統上,存款者和借款者並沒有直接接觸,而是由銀行在資金的供需中扮演中介的角色,稱為「間接」金融。

但隨著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以及衍生性商品市場的發展逐漸完善,好的企業得以直接對投資大眾發行股票或債券來取得短中長期的資金。因此企業透過銀行貸款取得的金額逐漸減少,只有那些信用等級較差或規模較小的公司,銀行才會是他們主要的資金來源。

二、從國內臨櫃轉為數位金融、無國界金融

網路時代,買賣國內外各類金融商品變得簡便且費用低廉;再加上台灣的資金進出相當自由,在國外賺取的收益也有一定金額的免稅額,這也是近年台灣金融帳戶資金不斷流出的主因。

例如,投資人只要在海外券商開戶,透過智慧型手機,就能24小時交易數以萬計的國外股票、外匯、債券、基金及衍生性商品。許多海外券商開戶簡便,也提供中文介面,操作簡便,並提供完整的研究分析報告與投資管理工具。除了傳統投資平台外,近期也出現一種所謂「社交投資平台」。將社交元素與線上交易相結合,散戶投資者可以跟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交流,甚至可跟隨專業投資者進行交易,複製彼此的投資組合,不用花腦筋去理解本身不擅長的財報分析或產業研究。

科技的進步是不可逆的,對投資人而言,主動了解多元的投資管道與機會在這「低利時代」是必須的,畢竟把錢存放在利率僅有1%的銀行恐怕連通膨都難以追趕。無怪乎陶冬上月在香港的演說中會說出「錢放銀行會死無葬身之地」這樣的話。

而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也要趕緊思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要如何轉型,否則未來的挑戰只會更加艱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