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1】隨堂開示錄 19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5 關於人間佛教 4 - 3 上海東方衛視《楊瀾訪談錄》節目專訪

星雲大師 |2019.11.04
2195觀看次
字級
大師於佛光山寶藏館前。(註:寶藏館於2019年重建,更名「雲來集」)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除夕夜圍爐後,12時整,佛光山108鐘聲響起的同時,眾人前往大雄寶殿燒頭香。(2006.2.2)圖/資料照片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5

關於人間佛教 4 - 3 

上海東方衛視《楊瀾訪談錄》節目專訪
時間:2010年9月5日
地點:佛光山禪堂

星雲大師曾說過,他一生沒有儲蓄的習慣,所以也就沒有抽屜,沒有保險櫃,沒有鑰匙,更沒有購買的願望。但是,正因為「不要」和「捨得」,他獲得了巨大的財富——精神的富足與內心的安寧。
現代經濟學家要是聽到這番話,可能會備感頭痛,要是大夥兒都效法星雲大師,不喜歡購買,那麼又該如何刺激經濟的發展呢?但是,星雲大師卻告訴我,他一生中有幾次例外,滿心歡喜地又是儲蓄又是購買,而且涉及的金錢數目都相當可觀,絕非一般的生活資用。那麼這其中究竟又有著怎樣的玄機與奧妙呢?
【解說】
我們眼前的這片土地,就是星雲大師人生中,屈指可數的幾次購買。當年,他用出版佛學書籍的稿酬,買下了這五座山丘。當時旁人眼裡的荒山野嶺,在星雲大師的眼裡,卻猶如五瓣蓮花,正是興佛建寺的好處所。星雲大師的另外幾次購買,也都與佛教有關。他在世界各地弘法行腳時,每每發現從大陸流落海外的佛像、法器,總是不惜斥資,請購回來。1983年,台灣第一所專門典藏佛教文物的博物館「寶藏館」在佛光山建成。有人曾嘲諷大師:「大法師買文物,做生意想賺錢。」但事實上,踏入佛光山,參觀寶藏館,從來不需要門票。


主持人:現在各地寺院也在大興土木,甚至有的時候也會互相攀比,誰造的佛像更大一些等等。對於寺院的這種興盛和發達的同時,您會不會看到一些潛在的讓您憂慮的問題?
大師:寺廟建得莊嚴、雄偉倒不要緊,因為宗教本來就是在人心中,看到它會覺得很偉大。但是賣門票這一點要減少,尤其現在門票的價碼太高了。佛教和信徒之間是一個信仰的關係,不是商業買賣,所以在佛光山,我們是不賣門票的,這是信仰的世界。
主持人:有一些這樣的現象,像新年燒頭香、敲頭鐘等等,都拿出來拍賣,您怎麼看?
大師:所謂「燒頭香」,並不是說正月初一凌晨12點01秒上香,就是燒頭香,即使是今年二月、三月第一次到寺院上香,那也是你的頭香。你有你的頭香,他有他的頭香,我有我的頭香,這不是比較的。
主持人:其實今天人們多多少少有一點錢了,但是總感到自己的生活當中,除了掙錢還應該有其他的東西,需要一種心靈的追求和滿足,但是我也發現,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都有一種不安全感,您覺得他們的苦惱是一樣的嗎?
大師:這個世間,因為無常,人心變化莫測,我們生活的際遇,有很多的好好壞壞,都在不斷發生,不過最重要的是訓練自己應變的能力。我自己很有力量,就能處變不驚,不會為一些世事隨便動搖。我認為信仰佛教,不是佛能幫助我們什麼,是信仰能增加我們的力量,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有的人去拜佛的時候,其實是抱著一種交易性的心態,給佛上一炷香,無非是求一些升官發財的事情,或者讓自己不要東窗事發。這樣的事,這樣的世道人心,您認為是正常的嗎?
大師:這是不正常的。因為世間無論什麼事情都是有因果的,紙包不住火,不要怕人知道,自己把自己的心管好,把自己做的事情做好。當然,生活總有一些冤枉、委屈,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到最後還是會還給我們一個公道的。所以一面要貪贓枉法,一面要求菩薩保佑,我想神明、菩薩是不會同意的,世間一切都是自作自受的。
主持人:佛教的本源是無神論者,是嗎?是相信人有自我覺悟的能力。
大師:所有世間的神明都是人創造的,比方說我找派出所的公安、員警,他不一定幫我的忙,那我就找土地公;我沒有錢打官司,也不能贏你,我就找城隍老爺;我要結婚,找月下老人;我要生兒育女,找註生娘娘;我要發財,找財神爺;我要讀書,找文昌帝君。可以說,中國民間的神明是人創造的,人的心中規畫一個什麼東西,就會由心創造出來,這個東西原本只是一時的,但是慢慢被神化了,就慢慢成為一個真相。
楊瀾串場第三段:
星雲大師經常說,他從未進過學校,但是卻酷愛讀書。當年,他在南京的棲霞寺學佛,因為年少,對於原典佛法經論,有如鴨子聽雷,不明其意。
但是他卻發現,寺廟裡的圖書館有很多文學書籍可看,少年時借閱的第一本書,就是《精忠岳傳》。此後,星雲大師對小說的偏好一發不可收拾,什麼《七俠五義》、《封神榜》、《儒林外史》、《水滸傳》、《三國演義》,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再後來,他又迷戀西洋文學:《莎士比亞全集》、《戰爭與和平》、《茶花女》、《基度山恩仇記》等等。
據說,當年因為讀這些「閒書」,星雲大師被師長納入「黑名單」學生之列。時至今日,不管別人如何評述,星雲大師始終認為,這些世間閒書為他帶來廣博的見識,與佛法經論同等重要。
大師:從歷史故事到武俠小說、西洋小說,我幾乎都無所不看,也看這個社會上相關宗教、社會、國力的書。
主持人:您看過企業管理的書嗎?
大師:我從佛教的書裡發現到佛教的管理法,佛教對社會的關懷,甚至佛教裡講的「普度眾生」,就是要為社會服務。今後的社會是服務的社會,如果不服務,是絕不可能的。(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