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銀行開幕 對抗白色汙染

潘楠慕 |2019.11.03
1929觀看次
字級

編譯/潘楠慕

「白色汙染」,也就是目前已引發關切的塑膠汙染,正嚴重影響地球生態,最嚴重的是對海洋生物的影響。這些塑膠廢棄物不僅危害海洋生物,更會透過食物鏈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產生傷害。

專家推算,目前每年約有將近一千三百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洋,如果無法遏止並減少這個趨勢,二○五○年時,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將比魚類還要多。

有鑑於此,各界也正汲汲尋求解決之道。最根本的方法,是減少源頭的塑膠用量,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專家和保育人士,透過科技和其他的橫向思惟研議對策,其中之一便是「塑膠銀行」(Plastic Bank)的概念。

「塑膠銀行」是由加拿大溫哥華的卡茲(David Katz)和法蘭克森(Shaun Frankson)成立的社會企業,結合區塊鏈及回收系統,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回收塑料,並積極遊說有意願支持社會公益的大型企業贊助,發行「社會塑膠」(Social Plastic)貨幣。

人們可以使用這種貨幣兌換現金、商品(燃油、鍋具)或服務,例如繳納學費。這些獎勵性措施,誘使人們收集原本可能拋棄至海洋的塑膠垃圾,同時也能為許多貧困階層增加收入。

環保人士高度讚許這種做法,因為全球各地對塑膠的定義已開始轉變,不再將之視為無價值的廢棄物品。以印尼政府為例,當局已把「塑膠銀行」的概念進一步應用,不僅能夠換取金錢或具有價值的回饋,還可用來償還貸款。印尼第二大城泗水已設定遠大目標,希望能在二○二○年實現零塑膠廢棄物。

除了塑膠銀行,科學家也研究出創新的海洋塑膠垃圾解決方式。專家指出,塑膠廢棄物讓人頭疼的關鍵因素,是其難以分解的特性,但巴基斯坦真納大學(Quaid-i-Azam University)的微生物學家團隊發現發現一種新菌種,稱為「塔賓麴黴菌 」(Aspergillus tubingensis),這種真菌在溫暖環境下能快速生長,更重要的是能夠使聚氨酯(PU)分解。

主持研究的卡恩(Sehroon Khan)指出,塔賓麴黴菌分泌的酵素能夠分解塑膠,若能適當運用,可以大幅改善塑膠垃圾問題。

另外一個創新方式則是鋪設塑膠道路,這是荷蘭提出的應對計畫,稱為「塑膠公路」(Plastic Road)。這項計畫使用回收塑膠,轉化為鋪設道路的材料,目前的回收利用路已達百分之七十,長期目標則為百分百。參與計畫的公司宣稱,這種材料比瀝青的使用壽命更長,舖設所需時間更短,還能分段直接拆卸替換,不僅有助減碳、環保,還能大幅降低成本。

常見的食品包裝,也是塑膠汙染的來源之一。為了應對這種白色汙染,研究人員積極開發可再生的生物質(biomass),提煉來源包括植物油脂、木薯澱粉、木片或食品垃圾。印尼一家新創公司Evoware,已研發出海藻製作的材質,做為三明治和漢堡等食品的包裝。這種包裝甚至能使用熱水浸泡後直接食用,兼具永續和營養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