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孝道 道孝

林聰明 |2019.10.31
2134觀看次
字級

文╱林聰明(南華大學校長)

最近參加幾個民間團體及宗教團體的尊親孝行相關之活動,如中華孔孟學會推動孝道傳家為全民運動,他們都大力推行「孝道」以重振傳統文化,其用心良苦實在令人讚歎!其實先人早就有孝道思想,如孔子、孟子等先聖先賢均有系列的論述孝道的教言,只可惜現代人對相關孝道教育思想多不重視,倫理道德也為之沉淪,衍生令人擔憂的社會問題。

《孝經》中提到:「孝是德之本,依教而生」,孝道是倫理道德的根源,一切教化都是從它而生出的,這種教化會讓社會充滿和諧及愛的關懷。孟子也說:「孝之至,莫大於尊親。」最高的孝道是發出內心的敬意,這也是人道才有的真情流露,因為缺乏對長者的敬意,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學坐在博愛座位上,卻無視長者的存在;也有因為不知感恩父母所以在家會忤逆尊親。

在《父母恩重難報經》中,釋迦牟尼佛有提到母親懷胎10月及生產的艱難、危險及養育兒女之艱辛,因此有特別提到:「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遶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足見父母養育兒女恩澤之偉大。

釋迦牟尼佛除了開導眾生要孝順父母外,本身亦是個孝道的實踐者。佛陀的父親淨飯王往生出殯時,佛陀也參加了諸位王子抬棺的行列,親自為父親抬扶棺木。為了報答母親摩耶夫人生育之恩,利用神通到忉利天宮為母親說法3個月;為了感激姨母大愛道夫人的扶養之恩,廣開方便法門,允許500位釋迦種族女眾出家。為了成就目犍連尊者救母之心,宣說《盂蘭盆經》為後世教導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佛教把孝的意涵,分為3個層次,一般的奉養父母、生養死葬,只是列為小孝而已。兒女的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采愉悅,被視為中孝。而被認為是大孝者,是要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了脫生死輪迴。事實上,要達到大孝層次實屬不易,除非本身已具備正信的因果輪迴理念、無限生命的思惟,大發菩提的心念。至於光宗耀祖、使父母愉悅,依然須視當事者本身的正業、正念、無私奉獻程度。

由於時代潮流的演變,到了今天,孝道的內容也變質了。如有人認為孝是應當的,順則不必然,因為教育程度不同之差距。當然,不當的順從父母,固然不必,但是忤逆不孝,如弒父弒母的逆倫事件,則應為人所唾棄。畢竟孝是人倫的根本,家庭和諧的關鍵,因此,雖然侍奉父母是小孝,但它是家庭和樂的基石。

為了孕育學子的感恩心念,南華大學每年12月分都會舉行成年禮儀式,利用莊重典雅的過程,讓同學表達對父母的感恩培育之恩,每年儀式,經常可以看到父母與兒女相擁而泣,心靈互融的畫面;感恩心苗是可以撫育的,平常羞於啟口對父母親表達感謝的孩子,經過教導及環境之熏習實可改變,深切希望各校能夠予以推廣。

因為工作或學習需要,有些子女必須遠赴他鄉,無暇就近照顧自己的父母親或年邁長者,依筆者過去發表的文章「從時間銀行到法界銀行」中所述變通方法,即是當事者把他/她去照顧別的老人的時間予以累計在「時間銀行」上,等到以後自己需要他人照顧時,再予以提領。當事者也可以把服務孝敬別人的父母時間,換取別人來服務當事者的雙親時間。

如此可以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當然此種措施需要看「時間銀行」互動連線的品質、參與者的善心念,以及服務利他的精神。

百善孝為先。在《佛說未生冤經》特別提到:「夫善之極者,莫大於孝;惡之大者,其唯害親乎!長幼相事,天當祐之,豈況親哉!」雖然現在時空背景變化多端,但對父母感恩心之孕育及實踐,實乃我們必須戮力以赴之大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