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觀音 現身大都會博物館

 |2019.10.24
2918觀看次
字級
清初〈檀木雕送子觀音像〉。圖╱取自大都會博物館官網
清監門關聖帝君圖。圖╱鄭怡嫣
「門神」畫展現市井庶民敬拜神佛的風貌。 圖╱大都會 博物館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正展出「別有洞天:中國古代藝術與神祇」,展期至明年一月五日。在一千多平方公尺的九個展廳展出一百五十多件館內藏品,從掛在中國大陸廚房的灶神版畫,到專為佛寺法事製作的華麗大軸,從民間崇拜的送子觀音,到深莫可測的遠古神龍,呈現中國古代信仰與精神世界的豐富多元、混融流通,其中不少藏品更是首次公開展示。

觀音諸法身 慈悲度眾

大都會博物館中國繪畫副主任、策展人之一史耀華(Joseph Scheier-Dolberg)表示,以往在美國舉辦的中國古代藝術展,作品多以山水畫及宮廷肖像為主,多為世俗生活題材,難以管窺古人豐富多元的精神世界,但這次展覽從靈性、非物質的角度出發,探索當時的藝術家,如何為凡人與神佛建立聯繫。

展覽分為多項主題,先從佛教藝術開始,源於印度的佛教,二千年前由經師一路跋涉傳入大陸,成為大陸信仰的重鎮與圖像的源泉;其他的展廳分別為道教藝術、禪宗藝術、居家供奉的鄉土神祇以及鄉野中的神獸。其中幾項具有代表性的展品主題包括有:

以慈悲救濟眾生的觀音菩薩,在大陸民間廣受尊崇,觀音廳內的繪畫、雕塑等作品,呈現觀音不同的法身相,如南海觀音、千手觀音、白衣觀音等。

展覽品之一明末畫家周邦彰所繪〈千手千眼觀音圖〉;畫中觀音菩薩共有十一面、四十二隻手臂,手臂持各種法器,掌中各有一眼,象徵光大慈悲,觀音四周站著三百三十位天王與眾神。

史耀華指出,如此規模的觀音作品,非常罕見;大陸古代信仰混融流通,這幾百位神祇中,除佛教諸佛菩薩外,也不乏青龍白虎、雷神電母等道教神明。

白描羅漢 閒步山林間

羅漢信仰雖源於古印度,造像藝術卻在大陸興盛。大陸藝術家創作的羅漢像,往往是深目大鼻西域高僧狀,表情相當誇張與詼諧。

史耀華介紹,此次展出石濤的〈十六羅漢圖〉一直存放在庫房,十年未對外展出;石濤原為明朝貴族,明末清初時為逃難而削髮為僧,〈十六羅漢圖〉為其二十五歲時之作,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這幅作品,石濤用大面積烘染背景,以白描畫法勾勒羅漢,使得遠看如一幅山水畫,近看方才見到十六羅漢,仿佛剛從羅漢洞里走出,閒步山林間。

禪境藝林 品出醍醐味

禪宗強調心性本淨、不立文字,自唐代創立以來就流傳於大陸、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地至今不衰,禪宗對大陸哲學及藝術表現,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元代李堯夫的〈達摩渡江圖〉,為「魍魎畫」派作品,據史耀華介紹,這類作品如魑魅魍魎,人物線條淡到似與背景融為一體,用視覺來表現禪宗思想,正所謂「空不異色、色不異空」,望觀看者在「看見」與「看不見」之間,品出一分醍醐味。

策展人強調,此次展品不僅限於高山流水的宮廷或寺廟作品,民間活潑、生動、明豔的藝術創作,也是一大重點,展現市井庶民敬拜神佛風貌。

「門神」及「年畫」,為大陸社會一般大眾過年拜神的塑像藝術,藝術史學家習克曼(Laurence Sickman)一九三○年代在大陸旅行時,曾從北京及天津購得一批二十世紀早期的門神與年畫作品,由於畫作繪於廉價紙張上,且舊年一過就要燒毀,保存完好的門神與年畫作品至今非常罕見,這批五彩斑斕的門神與年畫作品,也首次與觀眾見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