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塑匠人】 王玓 捏出藝術雅緻人生

文/記者宋瑞 |2019.09.22
2554觀看次
字級
層疊飄逸的裙擺、婀娜纖細的身形、清秀細膩的面龐……這些「仙氣十足」的仕女麵塑形態各異、神情不一,有的靈動活潑,有的閒適慵懶。 圖/新華社
〈高原的風〉 圖/新華社
〈春日放鳶〉 圖/新華社
炎熱的夏天。 圖/新華社
風華國樂。 圖/新華社
往事如煙。 圖/新華社

文/記者宋瑞

層疊飄逸的裙擺、婀娜纖細的身形、清秀細膩的面龐……這些「仙氣十足」的仕女麵塑形態各異、神情不一,有的靈動活潑,有的閒適慵懶。

麵塑,俗稱「捏麵人」。小小的一塊麵團,經過麵塑匠人的巧手,變成了一件件活靈活現、造型各樣的人像作品。

王玓出生於一九四八年,從小喜歡繪畫,是街邊小人書攤位的常客。「我尤為喜歡臨摹裡面的仕女圖,這是我學生時期一直堅持的愛好。」王玓說。

三十多歲時,王玓不甘於僅在紙上描摹古典仕女圖,漸漸地喜歡上了麵塑的立體表現形式。在天津醫學院(現為天津醫科大學)從事人體繪畫和模型製作的她,很快便領悟了製作麵塑的訣竅。

她開始從中國古典傳說、名著、神話故事中尋找靈感。「麵塑多以精細小巧見長,在手掌之上便可擺放一台戲。」王玓把鵲橋相會等橋段,以麵塑形式展現出來。

此外,她還參觀展覽,向各類麵塑匠人取經。「頭天晚上在電視裡看到北京有麵塑展,第二天馬上乘車去看,能看一次麵塑展特別開心。」

藝術專家給予好評

一九八八年,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原主席馮驥才的鼓勵下,王玓在天津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個人麵塑藝術展。「沒想到很多藝術專家給予我的作品一致好評,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二○○七年,王玓以《八仙過海》麵塑作品獲得第八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

「我喜歡創作積極樂觀、閒適溫馨的作品,讓自己內心保持愉悅的同時,也給觀賞者送去一份快樂和安寧。」她說。

記者看到,王玓在製作麵塑時,先要備齊小麥粉、糯米粉、顏料以及各種輔料,然後開始長達兩至三小時的揉麵過程。「麵團顏色、彈性稍微沒達到標準,就要重和一遍」。

只見她揪出一塊拇指大小的麵團,在手中幾經捏、搓、揉,再從桌上擺放的十幾種工具中取出一把尖頭塑料小刀,靈巧地點、刻出麵塑人物頭部的下顎、鼻梁、眼眶的輪廓,再用手搓出如絲般的睫毛、如芝麻大小的眼球後,通過鑷子仔細地黏在相應部位。

「我會在腦海中一遍遍想像人物的神情和狀態,在麵團上反覆試驗,直至滿意為止。」王玓說,塑造作品《往事如煙》時,為了準確拿捏主人公的面部表情,她不停重複點刻、抹平,歷經幾十次才塑造成功。

人像的頭部完成後,王玓又捏出人像身形進行黏合,通過切、劃、挑等手法,一條條地做出衣紋的褶皺感。「有的服飾需要展現出裡外兩三層的效果,不僅要在顏色上有所遞進和區分,還要將紋理方向把握得當。」王玓說。

麵塑藝術傳承有責

近年來,王玓塑造出一批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異域風情、民國經典、古典風格的人像麵塑作品,場景形式多樣,服飾顏色絢爛,配件花樣繁多。

王玓告訴記者,每一個作品就是一個故事,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靈魂。她的麵塑技藝不僅獲得中國大陸認可,更在世界嶄露頭角。

「這麼多年來,我出國三十多次,走訪過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我們中國傳統麵塑文化,受到很多外國人的喜愛。」王玓說。

二○○○年,王玓前往美國德州期間,接觸到了一千多名美國大學和中小學的學生。「孩子們看到麵塑很新奇,熱情很高漲,圍著我跟著學,有的看不到還使勁往裡擠。」

「也有不少喜歡麵塑藝術的外國人給我發郵件,希望來中國找我學習麵塑技藝。」王玓說,「麵塑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傳承,它來源於生活,是我們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種表達形式。能夠學習、繼承、傳播麵塑技藝,我與有榮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