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4金剛經講】話金剛經講話第一 四相寂滅起大乘行分第十四 1

星雲大師 |2019.09.21
2695觀看次
字級
雲岡石窟第3窟西側脇侍菩薩像(局部)/初唐/山西大同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此分從須菩提尊者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掀開序幕。吾人未徹見本來面目,昏蒙不明,誠足可悲!但為何已破無明殼子,返路歸家時,仍舊涕淚悲泣呢?

譯文

這時候,須菩提聽聞佛陀開示這部經的妙義,深深了悟它的義理旨趣,涕淚縱橫地向佛陀頂禮讚歎道:「這妙義實在是太希有殊勝了!佛陀!您所說的如此甚深微妙的經典,是我證得阿羅漢果,獲得慧眼以來,還未曾聽聞過的。佛陀!如果有人聽聞了這部經,而能生起不住著的、清淨的信心,那麼,他便具有了悟實相的智慧,應當知道此人已經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佛陀!萬法平等無差別的體性是無法以思惟、論議去把捉的,它是『不可思議』的;它是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的,所以說『是實相者,即是非相』,只是假名之曰『實相』。

「佛陀!我今日能夠親聞佛陀講說這部經典,能夠信解受持,這並不是難事,若是到了最後一個五百年的末法時代,如果有眾生,在那時候能夠聽聞這微妙經義,而且能夠生起清淨信心來領受憶持,這個人便是世上第一希有的人。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此人已了悟真空實相之理,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的分別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這四相本非真實,如果能離開這些虛妄幻相的分別,那麼,就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的執著。為什麼呢?遠離一切虛妄之相,便與佛無異,而可以稱之為佛了。」

佛陀見須菩提已深解義趣,便為他印可道:「的確是如此!確實是如此!如果有人聽聞這部經,而對於般若空理能夠不驚疑、不恐怖、不生畏懼,應當知道此人是非常希有難得的。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他了悟了如來所說的第一波羅蜜,並不是實有自性之法。六波羅蜜性皆平等,無高下次第,第一波羅蜜只是方便的假名而已。

「須菩提!所謂忍辱波羅蜜,如來也說其並非實有自性之法,因為般若本性是寂然不動的,哪有忍辱與否的分別?所以,忍辱波羅蜜也只是度化眾生的假名而已。為什麼呢?須菩提!比如,我過去曾被歌利王節節支解身體,當時,我因得二空般若智,沒有我法二執,所以,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的執著。為什麼呢?我當時身體被節節支解時,如果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的執著,便會生起瞋恨心。須菩提!我又回想起我在修行忍辱波羅蜜的五百世中,在那時候,我的內心也無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等的執著,所以能慈悲忍辱,不生瞋恨。

「須菩提!所以菩薩應該捨離一切幻相,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不應該住著於色塵上生心,也不應該住著於聲、香、味、觸、法等諸塵上生心,應當一切不執著而生起勝義的菩提心。如果心有所住,便會隨境而迷,無法安住於勝義的菩提心了。所以佛陀才會教示:菩薩不應該執著於任何事相上而行布施。

「須菩提!菩薩發心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便應該不住相布施。如來說:一切相,無非是虛妄之假相,不過是因緣聚合而現起,非真實有。如來又說:一切眾生,是四大五蘊聚合而成,有無常的生滅變化,也並非實有自性的存在。

「須菩提!如來是位──所說是不虛妄的、不誆騙的、完全與事實相符合的、不欺誑騙人的、不自相矛盾的覺悟者。

「須菩提!如來所證悟的法,既非定性實有,亦不是空無所有。

「須菩提!如果菩薩心裡住著任何事相而行布施,那就像一個人掉入黑暗中一樣,一無所見;如果菩薩心能不住任何一法而行布施,就像人有眼睛,在日光下能洞見一切事物。

「須菩提!未來之時,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這部經領受憶持、背誦或讀誦,以如來的智慧,絕對是悉知、悉聞、悉見此人之行,他一定能成就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的功德。」

原典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①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②,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③,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④。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⑤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⑥,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⑦,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⑧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註釋

①離相者,離一切幻相也。世間一切相,皆是幻化之相。凡夫不知這個幻相是虛而不實,所以執著取捨,處處為幻相所惑。若能識破幻相非相,則外塵不入,真性便能呈現,所謂生滅滅已,寂滅現前者也。

②慧眼:為五眼之一。即是聲聞、緣覺二乘人所具,是能照見真空無相之理的智慧。小乘人的慧眼,只得我空,猶有法執存在,對真理仍是「霧裡看花」隔了一層,終未究竟。

③實相:實者,非虛妄之義。「實相」指無有本體,又名法性、真如、實性、實際等等。實相是無相的,假名之曰實相。要知道,應「以言遣言」,千萬不可執著有個實存的東西,叫做「實相」。

④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功者,功行之謂也。行布施等善德,有福利眾生之功行,故謂之功德。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得聞是經」是聞所成慧;「信心清淨」是思所成慧;「即生實相」是修所成慧。依聞思修三慧,即可入三摩地,也就是佛陀的境界,所以是成就世間第一希有功德。

⑤信解:意指信後得解,亦指修行之階位,為七聖之一。鈍根者見此經能信之,利根者讀此經能解之,合謂之信解。又言信者能破邪見,解者能破無明。

⑥第一波羅蜜:波羅蜜,意為「到達彼岸」。到彼岸的方法,總括而言,其有六種,即為「六度」。其中「般若波羅蜜」最為重要,故稱「第一波羅蜜」;其他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五度,都要以般若為前導,否則即如盲行。

⑦忍辱波羅蜜:六度之一。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的境。行人在修道的過程中,不免遇順逆二境,必須皆能納受,才不致礙道。忍,約可分為三種:

a.生忍:對於人事方面的毀譽,皆能安然順受,不生瞋恚之心。

b.法忍:對於自然環境方面的逆境,如飢飽、冷熱等非人力所造者,能處之泰然。

c.無生法忍:菩薩行諸度時,因深知諸法無我、空無自性的實相,能安住於真理而其心不動搖。

⑧歌利王:意譯作鬥諍王、惡生王、惡世王、惡世無道王。佛陀於過去世為忍辱仙人時,此王惡逆無道,一日,率宮人出遊,遇忍辱仙人於樹下坐禪,侍女見之便捨歌利王,而至忍辱仙人處聽法,王見之生惡心,遂割截仙人之肢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